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六)山西古交西曲煤矿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中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0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二)》特种邮票
为了实现翻两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1980——2000年的20年内,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二)》特种邮票《山西古交西曲煤矿》
1989年8月10日,为了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国家邮政发行一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二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四枚邮票画面主题分别是“北京国际电信局”、“山西古交西曲煤矿”、“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和“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其中第二枚为“山西古交西曲煤矿”,面值10分。山西古交西曲煤矿(以下简称西曲矿)是利用日本能源贷款,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是我国“七五”重点建设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际能源贷款建成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也是古交矿区投产的第一对矿井。西曲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汾河北岸,地处吕梁山脉东麓,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56公里,井口海拔983米,上水平采掘工作面为海拔1072米,井田走向长6.5公里,倾向宽6公里,总面积39.5平方公里。西曲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300万吨。1979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周期5年零4个月,于1984年12月1日正式投产。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主要含煤层为石炭系太原市组和二迭系山西组,共含14层煤,可采储量3.43亿吨,煤层赋存平缓,倾角为5-8度。属低沼气矿井。矿井以斜井、平硐多井口开拓,分区通风。采煤方式为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采掘机械化程度均为100%。大巷采用10吨架线电机车牵引18节搭肩3吨底卸式矿车运输。矿区有专用铁路线和太岚线相连。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配套,建有一座大型现代化选煤厂,1987年10月20日建成投产。原煤不分级入洗,经过两次技术改造,成为全国技术工艺最先进的选煤厂。邮票画面图案为山西古交西曲煤矿外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