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民族(五十五)
珞巴族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差别是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民族差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不断变化。民族差别与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形式构成了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民族间的差别。承认民族差别的存在,正确对待民族差别,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因民族差别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珞巴族》
珞巴族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珞瑜地区(今林芝一带)。“珞巴”是藏语译音,“巴”是“人”的意思,“珞”意为“南方”。“珞巴”即“南方人”,是藏族对居住在珞瑜地区的民族的习惯称呼。总人口约3682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南达中印边界的广大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另有少数散居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地、市。珞巴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珞巴语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种独立语言,各部落之间方言差别较大,没有本民族文字,过去以刻木结绳记事。目前,普遍使用藏文和汉文。主要信仰藏传佛教,珞巴族服饰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氆氇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帽檐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男子平时出门时,背上弓箭,挎上腰刀。竹楼是珞巴族主要民居,竹楼有三层,底层圈猪关牛,二层住人,顶层放农具、农副产品、食物等。解放后,国家作出一系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大决策,使珞巴族农牧业、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得以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全套五十六枚,分别展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风采。这套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其中,第五十五枚为“珞巴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