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上的民居(一)
内蒙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民居》普通邮票《内蒙民居》
内蒙古民居———
蒙古包,蒙古包多称为“穹庐”、“毡帐”、“毡包”,是中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圆形,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圆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圆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在两个圆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是内蒙古地区最主要的帐幕式住宅,其中毡包比较多见。蒙古包的内部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建筑题材的邮票,特别是系列邮票,在我国并不多见。民居邮票显示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先人的睿智。邮票是1986年国家邮政发行的普23组第一枚,本组邮票共21枚,均在1986年4月1日至12月25日分9次发行完毕。本枚邮票是1986年5月15日正式发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