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古代名人(十三)
鉴 真
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历代名人,我国邮政曾先后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专题邮票,同时还发行了一系列的中国古代历史名人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前面,我们已经逐一欣赏了方寸世界中的古代科学家、文学家,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方寸世界中的其他古代名人。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
鉴真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翻译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纻法这一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他带到日本大量佛经、佛像、药物、典籍、工艺品等,对日本宗教、医学、雕塑、美术、书法、建筑等,均有积极影响,受到日本人民的尊崇。后人着有《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述其东渡事迹,流传至今。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鉴真大师像》
鉴真(688—763)我国唐代的高僧。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他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光辉人物,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出生于扬州江阳县,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为沙弥。青年时,他托钵远游,曾在洛阳、长安的寺院里,从名师攻读佛教经典。他在佛学上造诣很深。尤其对佛教的律宗和天台家有深湛的研究。26岁,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有名的和尚回到扬州,并以这里为中心,开始了他此后三十年在淮南地区广泛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扬州大明寺讲经布道,传授戒律。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在唐开元天宝年间,“淮南江北持净戒者,唯大和上独秀无伦,道俗归心。仰为授戒大师。”在他座下,名徒辈出。55岁时,鉴真住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鉴真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7年中,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时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从扬州(今瓜洲镇入江口处)出发,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实现了东渡宏愿。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763年(广德元年)6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僧侣同声悼念。次年,日本遣使往扬州诸寺通报鉴真去世的消息,扬州所有寺院携偕众都身穿丧服,面东三日,以志哀悼。
1980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将供奉于奈良市唐招寺的鉴真大师像运回中国巡展。为了庆祝这一友好行动,国家邮政于1980年4月13日发行了一套《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全套三枚,画面主题分别为“扬州鉴真纪念堂”、“鉴真大师像”和“鉴真东渡船”。“扬州鉴真纪念堂”,以写实的手法绘录下这座纪念堂的外廊和前面的草坪,表明中国人民仍怀念这位伟大的文化使者。“鉴真东渡船”,重现了鉴真东渡日本的艰难情景。鉴真和尚的坚韧意志和献身精神,成为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