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中国文化名人(四)—聂 耳
文化名人是指在文化、艺术、学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了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社会,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文化名人,他们怀着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忠诚和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反对气势汹汹的帝国主义,与人民大众血脉相连,不断冲破社会成见和传统束缚,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民主文明的热切追求,为了表达历史和人民对文化名人的永久纪念,我国邮政曾发行一些文化名人纪念邮票,今天我们就从方寸世界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名人。
《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他是从云南走到全国、走向世界的人民音乐家,是我国新音乐的先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代表,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他是中国的音乐家。聂耳从小喜爱音乐(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
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入云南第一师范学习,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1928年他正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及进行有关刻印、张贴传单以及参加示游行等活动。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这时期他还自修了和声学、作曲法等作曲理论。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同年他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这也是他最多产的一年。1935年初他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4月取道日本,准备去苏联及欧洲学习。同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未制定前的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82年2月15日,为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一套《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一枚,这枚邮票图案的左边是聂耳的肖像画,右边是一首乐曲。整个设计清晰淡雅,结构均称,精致大方,强烈地表现了邮票的主题。肖像画与曲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布局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