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五) 何叔衡
敌强我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中长期面对的基本斗争形势。特别是建党初期,我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面对的是拥兵百万,掌握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国民党军及军阀。在这艰苦的斗争中,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党锻炼了不畏强权、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的鲜明特征和
强大基因。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纪念邮票
2001年6月26日,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第一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系列纪念邮票,全套5枚,分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烬美”、“赵世炎”、“邓恩铭”、“蔡和森”和“何叔衡”。其中,第五枚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共“一大”最年长的代表、中共湖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一)》纪念邮票《何叔衡》
何叔衡(1876—1935)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 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他回国到上海,任秘密救助遇难同志的全国互济会负责人。1931年又进入江西瑞金,在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中任检查部部长、临时法庭主席。因他不赞成过"左"的肃反政策,尤其反对过多地判死刑,被诬为右倾而被撤销全部职务。1934年秋红军长征,未带何叔衡这位中共建党时的元老随队,留他在当地帮助乡政府做动员工作。他心里虽难过,仍每日扶一根拐棍,口无怨言地早出晚归。1935年初中央苏区陷落,组织上派便衣队护送他向闽西突围,突围时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附近壮烈牺牲,时年59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