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竺可桢

(2024-07-14 10:57:08)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竺可桢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行以我国现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系列纪念邮票,不仅有助于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竺可桢         《中国现代科学家(一)》纪念邮票

    为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1988年4月18日,国家邮政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一)》系列纪念邮票第一组,拉开了我国现代科学家系列邮票的序幕。第一组全套四枚,分别展示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物理学家吴有训和学家华罗庚的风采。其中第二枚为 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

  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竺可桢
       《中国现代科学家(一)》纪念邮票《竺可桢

  竺可桢(1890 --1974)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的研究和自然资源的考察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竺可桢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蜚声国际科学界。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他一方面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历史物候资料,他与宛敏渭合撰的《物候学》一书中收集有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果,这在其他国家的物候著作中是少见的。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竺可桢在历史地震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和李四光共同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所组织编制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有关研究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