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十四)——茅以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行以我国现代科学主题的系列纪念邮票,不仅有助于让科学家受到全社会尊重,充分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
为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为配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隔14年,我国邮政在1992年11月20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纪念邮票基础上,于2006年5月13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第四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四枚邮票分别描绘了林学家梁希、桥梁专家茅以升、物理学家严济慈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的风采。其中第二枚为桥梁专家“茅以升”。
《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是我国土力学的开拓者,晚年致力于科普工作。曾任铁道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