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二)——祖冲之
英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李约瑟教授,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在他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史的书中,提到过,“至少在文艺复兴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也正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束缚着,使我国虽然在科学方面启蒙很早,但是却在很多方面被束缚着。在我国夏、商、周时代已经出现了青铜铸造技术,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百家争鸣”景象繁荣。包括《墨经》、《山海经》、《黄帝内经》等,这些天文地理,人文科学,医学,植物的知识论谈,打开了我国通往希腊、罗马的道路。而到了汉代以后,我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技术已经基本成型。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对世界人类文明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惜,也正是这卓越的成就造成我国固步自封。很多东西始于中国,却被他国加以创造利用,最后成为攻击我们的武器。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
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立古代科学家的丰碑,国家邮政于1955年8月2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分别展示了张衡、祖冲之、僧一行和李时珍的光彩。其中,第二枚为“祖冲之”。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我国领先于世界约一千年的圆周率3.1415926和3.1415927便是他算出来的。在数学上,祖冲之研究过《九章算术》和刘徽所做的注解,给《九章算术》和刘徽的《重差》作过注解。他还著有《缀术》一书,汇集了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缀术》在唐代被收入《算经十书》,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编制的《大明历》及为《大明历》所写的《驳议》中。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存在很大的差误。
祖冲之还曾设计制造过许多精巧的机械,在文献《南齐书·祖冲之传》和《南史·祖冲之传》中有所记载。他曾经设计制造过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重新铸造了当时已经失传了的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设计制造过计时仪器漏壶和欹器。
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祖冲之对和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