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二)——上海一大会址
“革命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革命圣地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2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的地区,或者曾是中共中央或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其他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点。革命圣地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最大贡献。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部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脚印。
普16《革命圣地》普通邮票
1974年4月1日 ~
1975年11月12日,我国邮政发行一套普16《革命圣地》普通邮票,邮票全套14枚。这套邮票按照普票对不同面值采用不同颜色的特殊要求,每枚图案使用不同颜色进行单色绘制,显得朴实、庄重。每枚邮票的底部边框两角,统一装饰有菱形万年青图案,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其中,第二枚为“上海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普16《革命圣地》普通邮票《上海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这是一幢建于一九二零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是当时出席大会的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哥哥的寓所。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会议室的布置均恢复了原貌,家具物品是按原样仿制的。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三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也参加了大会,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邮票设计者采用侧视角度,既展现了这座建筑的全貌,又富有立体感。自左第一扇和第二扇门之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块1966年有关部门制作的石牌,标明了这座房屋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普14《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上海一大会址》
在普16《革命圣地》普通邮票发行之前,国家邮政曾于1971年9月25日发行过一套普14《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全套11枚,其中第一枚为“上海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面值1分。邮票画面是经修缮复原的上海卢湾区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