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传统文化(三十二)中医药堂—陈李济

(2023-06-30 16:46:29)



         中华传统文化(三十二)中医药堂—陈李济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国粹之一,数千年来在中华文明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从宏观、系统、整体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堂老字号的影响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中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2010年11月20日,国家邮政发行一套《中医药堂》特种邮票,全套四枚。

 中华传统文化(三十二)中医药堂—陈李济               《中医药堂》特种邮票

   中医药堂历经沧桑的发展史、神秘独特的制药技艺、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建筑店铺以及独具魅力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可以说是积聚了中国传统医药商业文化之精华。邮票第四枚为陈李济》。

          中华传统文化(三十二)中医药堂—陈李济
         《中医药堂》特种邮票陈李济
  
   陈李济”在我国中医药堂里占有特殊的一页。广州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一六零零年),迄今已有四百一十年历史。陈李济由广东南海药商李升佐与商人陈体全合伙投资开设,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合伙经营,同心济世。陈李济保存至今逾百年的木质楹联上就刻载着“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辩君臣济世心”十四个字。充满哲理与抱负。据考究,在全国的制药行业当中,“陈李济”是最早建立的企业之一,比“同仁堂”还早69年。陈李济的整个发展过程,可概括为:创建于明末,兴起于清末民国初,发展于新中国建立后。陈李济跨越了漫长的三个多世纪,几经沧桑,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方重领风骚,扬名天下。
   陈李济挂牌经营后,李升佐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力,他们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丸,这种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此“陈李济”蜡丸便名闻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清同治年间,钦赐“杏和堂”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
   当今医学昌明,药品浩如烟海,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唯独我国特产的蜡壳药丸长盛不衰。这是因为大多数中药材含有糖、淀粉、挥发物等成份,极易吸潮、霉变或招惹虫蛀,但用蜡壳包裹后,能久存而不变质。一九八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委托北京科教制片厂,将“陈李济”的蜡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片,向国外报道。
   四百多年来,陈李济一直驻足在广州市北京路,一九九七年搬迁至广州大道南,拥有了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工业厂房,经营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一个典型的小作坊式药品生产企业已经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重点中药企业的老字号。
   邮票画面主图为陈李济”店铺选药工具及药场景,邮票上方有“陈李济”牌匾,背景图案是陈李济店铺的外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