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十九)中华孝道替父从军
“百善孝为先”。忠和孝,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两大基本道德行为准则,深刻地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
。
“善事父母为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从敬养的层面上看,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积极作用。
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
2014年9月30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三枚即为“替父从军” 。孝道是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泉之一,发行“中华孝道”系列邮票对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这次是我国首次发行孝道题材邮票,《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将拉开中华孝道系列邮票的发行序幕。据悉,该系列邮票中国邮政将发行6组(每组4枚),将完整展现二十四孝故事。
《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替父从军》
《替父从军》的故事出自于北朝乐府诗中的一首《木兰辞》,说得是木兰姑娘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大约在1500年以前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花木兰
是北魏 人,北方人喜欢练武。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
,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英勇杀敌,12年的殊死征战中,屡建战功,由士兵晋升为将军。战争结束后,皇帝欲封其为朝廷大臣。花木兰却激流勇退拒绝了,辞别了皇帝回到家乡去孝敬父母。当她脱下战袍,恢复女儿妆时,她的同伴大为惊讶,想不到和自己共同征战十二载的将军竟是一个楚楚动人女子。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颂了木兰又勇敢、又纯朴、又孝敬、勇当大任、替父从军的豪迈气质,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全中国人的尊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