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楼(五)真武阁
楼为两层以上的房屋建筑。中国上古时代无楼,至旧中国晚期才开始出现楼。阁是风景区或庭院里的一种传统楼房建筑。阁多建筑在高处,四周开窗或设栏杆回廊,可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名士便将登楼阁、揽胜景、吟诗作赋、抒情遣怀视为一项高雅活动。中国历代供登临观景的楼数不胜数,其中汉代的黄鹤楼、三国的岳阳楼、唐代的滕王阁、宋代的蓬莱阁中外驰名。
《经略台真武阁》特种邮票
经略台真武阁与膝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位于广西容县城东门外的真武阁公园内。经略台建于唐乾元年间,用于操练军士,朝会习仪和游观风景用。真武阁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用于奉祀真武帝以镇火灾。为了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成就,1996年7月9日,我国邮政发行一套《经略台真武阁》特种邮票,全套两枚,其中第二枚为“真武阁”。
《经略台真武阁》特种邮票《真武阁》
真武阁在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用3000条大小不一的格木构件,巧妙地串联吻合,曾经受多次地震和狂风的袭击依然安然无恙,被兴誉为“天南杰构”。
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屋檐挑出很大而柱高甚低,感觉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加快,使得真武阁不像是一座三层建筑,倒很像是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重屋檐,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但又较一般重檐建筑从容和层次鲜明。再加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全体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杰作。底层平面比上二层大出很多,也使轮廓更显生动。真武阁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没有坚硬的石头,也没有牢固的钢筋水泥,而全是在砖墙内填上夯实的河砂,经略台、真武阁建在砂堆上,历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楼阁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是木隼结构,以杠杆原理串联吻合,数百年里却稳如泰山;三是二楼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钧重量,柱脚却悬空不落地。真武阁经历过明代万历33年、清康熙元年、乾隆元年、咸丰十年、光绪五年的5次大地震和3次大台风的袭击。在全城民房倒塌,丈七厚的城墙开裂,大树和旗杆连根拔起时,真武阁却岿然不动,稳如泰山!这其中的奥秘,体现了“静为躁君”“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哲学思想。道家哲学的“静为躁君”跟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并不矛盾,它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而已。1982年经略台真武阁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