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书院(七)——鹅湖书院

(2023-04-10 10:51:52)





                  中国古代书院(七)——鹅湖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作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遂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至宋初,形成一批颇有影响的著名书院,如:白鹿洞、岳麓、嵩阳、应天府、石鼓、茅山等书院。南宋时期更吸收、借鉴佛教禅林讲学的制度,使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元、明而不衰,至清末,随着整个封建教育制度的衰败,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古代书院才逐步改为学堂。

       中国古代书院(七)——鹅湖书院
                 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

       为了弘扬和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国家邮政于2009年11月15日发行一套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全套四枚,这是继1998年发行的古代书院》后再次以“古代书院”为主题发行特种邮票,邮票分别展示了我国著名的石鼓、安定、鹅湖和东坡四大书院。其中第三枚为“鹅湖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七)——鹅湖书院
           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同时也是古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据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石碑记载:天下四大书院——嵩阳、岳麓、白鹿洞、鹅湖书院。该书院占地8000平方米,曾是传播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风云际会之地,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祐十年(1250),宋理宗皇帝为此赐名“文宗书院”,明朝景泰四年(1453)更名为“鹅湖书院”,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康熙皇帝亲赐“穷理居敬”牌匾及楹联以阐扬其理学奥义。鹅湖文化底蕴厚重,其中鹅湖书院培养的第一位状元是南宋徐元杰,历史上有50余名进士在此留下诗词歌赋。铅山县有鹅湖书院、章岩书院、稼轩书院(瓢泉书院)、含珠书院、景行书院等众多书院。鹅湖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其对联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其中就提到了章岩寺与章岩书院。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 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日战争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书院建筑群占地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鹅湖书院自建立以来。几度废兴,建筑规模也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