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书院(四)——白鹿书院

(2023-04-07 17:03:46)




                   中国古代书院(四)——白鹿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间(785-805)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作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遂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至宋初,形成一批颇有影响的著名书院,如:白鹿洞、岳麓、嵩阳、应天府、石鼓、茅山等书院。南宋时期更吸收、借鉴佛教禅林讲学的制度,使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元、明而不衰,至清末,随着整个封建教育制度的衰败,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古代书院才逐步改为学堂。

 中国古代书院(四)——白鹿书院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

       为了弘扬和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国家邮政于1998年4月29日发行一套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全套四枚,分别展示了我国著名的应天、嵩阳、岳麓和白鹿四大书院。其中第四枚为“白鹿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四)——白鹿书院
             古代书院》特种邮票《白鹿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书院坐北朝南,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入,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 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年),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县)中学堂管理。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书院于1903年停办。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