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镇(二十九)——巫山大昌古镇

(2023-02-25 12:17:03)
标签:

杂谈






            中国古镇(二十九)——巫山   大昌古镇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发展而来;而古城为一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并常常有城墙包围;古村落规模最小,为农业人口居住。曾为古代一地的县治,但随着县治迁移或县份撤销,已衰落成为乡镇的地方有时也被称为古镇。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古镇”这一称呼常见于国内,国外拥有较大规模的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较少使用。

     中国古镇(二十九)——巫山大昌古镇
                 《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

        三峡工程启动后,库区水面淹没和地面移民迁建区范围内,存在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地下文物约700多处,另有300多处地面古建、碑刻等文物古迹需要抢救和保护,诸如搬迁、原地保护、留取资料等。为此,2000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设中国三峡博物馆,以满足国家对库区文物进行编目造册、安全保护、科学保管的要求,并对它们进行研究和展示。为了记录下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的面貌,2007年10月13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全套四枚,整组邮票画面十分的美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古风古味。这套邮票的古迹都是驰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名胜殊冠,这些胜迹的美丽传说、绝美风光、璀璨的人文古迹、厚重的文化底蕴,为炎黄子孙演泽着千古流芳的历史文化。发行《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有助于长江三峡和库区文化的提升,能推进人们对古迹的保护意识,将对三峡旅游起到提升品牌、拉动旅游市场等作用。其中第三枚为“大昌古镇”。

             中国古镇(二十九)——巫山大昌古镇
           《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位置在重庆市巫山县境内小三峡风景区(国家5A风景区)滴翠峡口北上10千米处、巫山县北的大宁河东岸。距巫山县城水路60公里,巫大高速陆路24公里,海拔210米。大昌古镇是小三峡黄金旅游区和巫山北部旅游观光走廊的中心,国家重点镇、重庆市最具人文气息美丽小镇,同时也是三峡库区最大的三期移民重镇。由于三峡工程于2003年5月开始蓄水,古镇原址全部沉寂于大宁河水下。2002年2月21日正式启动大昌古镇总体搬迁工程,175米水位蓄水已经形成,大昌古镇已搬迁于原址东西山上的宁河村邓家岭。大昌古镇房屋建筑复建完成,现已形成了一幅真实的南大门、温家大院、明代书院等千年古镇画面,城内屋宇翘角飞檐,精巧别致,古风浓郁,呈现明清建筑特色。
       大昌在商周时期称泰昌,为巴国属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初设巫县,治所便在今天的大昌古镇,直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县治才迁到今巫峡镇。西晋太康元年(280),在此设建昌县,又称泰昌县,属建平郡。后周时改为大昌,置永昌郡。隋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宋置大宁监,以大昌为属县。元因民少,并入大宁州。清康熙九年(1670),废县并入巫山县。大昌境内地势复杂,山峦陡似城垣,峡谷窄如走廊,“上扼巴蜀,下控荆襄”。从春秋时代楚、夔、巴、蜀之争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从明末张献忠起义军三过大昌,到清初“夔东十三家”义军抗清,再到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王聪儿、冉天元抗清,大昌均难逃战乱纷争。古镇近代虽经数度战火,却奇迹般的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