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三九四)虎(文物)——春秋·青玉虎形佩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2022年9月5日,为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虎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虎(文物)》特种邮票,全套6枚,这是继2000年3月7日发行的《龙(文物)》和2017年7月29日发行的《凤(文物)》之后,我国邮政再次发行文物文化邮票,其邮票风格和邮票枚数基本一致。六枚邮票主题分别是商·伏鸟双尾青铜虎、春秋·青玉虎形佩、汉·白虎瓦当、汉·错金铭文铜虎节、金·磁州窑白釉褐花卧虎枕、清·皮影飞虎。
《虎(文物)》特种邮票
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虎升天,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虎(文物)》特种邮票《春秋·青玉虎形佩》
《虎(文物)》特种邮票第二枚为“春秋·青玉虎形佩”,春秋·青玉虎形佩所属年代为春秋,佩长10.2厘米,宽4.3厘米,厚0.15厘米,此虎形佩呈扁平状,局部有沁蚀黑斑。正面通体饰虎纹,虎张口,尾上卷,作爬行状;另一面光素无纹。虎口和尾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系佩带。此物于1988年在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玉质微黄,晶莹细润,虎形低首弓背,尾尖上卷。纹饰古朴,造型生动,刻工精细。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