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八十三)国庆节—国庆十周年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我国春节、中秋节等;一些节日源于宗教,如圣诞节;一些节日源于对某些人或某个事件的纪念,如我国端午节、国庆节、建军节等。另外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纪念日也是节日的一种,如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庆祝完教师节我们迎来了金秋十月,那是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是祖国母亲最盛大的节日。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在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国庆题材邮票是邮票中的主角,它犹似一部共和国简史,见证了国家的辉煌进步,彰显了民族的大团结;它犹如百花园中的牡丹花,分外璀璨,成为邮票收藏者的最爱之一。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国家邮政共发行了五套共计19枚纪念邮票,足见对国庆十周年的重视。
十年白驹过隙,来到1959年国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当年9月28日,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一)》纪念邮票,全套三枚,三枚邮票分别以“毛主席万岁”、“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世界和平万岁”为主题。3枚邮票统一绘有一条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红色横标,自左下角至右上角呈斜形凌空舒卷,将画面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既点明了主题,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使整套邮票图案具有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一)》纪念邮票《毛主席万岁》
邮票第一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主图为天安门和毛泽东侧面像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字样,天安门上空还有几朵祥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一)》纪念邮票《马列主义万岁》
邮票第二枚为“马列主义万岁”。主图为马克思、列宁侧面像、克里姆林宫和12面旗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绶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一)》纪念邮票《世界和平万岁》
邮票第三枚为“世界和平万岁”。画面上三只不同肤色的手,托护着地球,生动地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意志和力量。横标上面的和平鸽口中衔着橄榄枝,飞翔在天空,象征着把和平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邮票采用绿色为主调,寓意人类渴求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二)》纪念邮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新中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演奏声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1950年6月23日,在毛泽东主持下,新中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至此,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全部诞生了。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大庆之际,国家邮政发行的这套第二组纪念邮票,4幅画面均以国徽为图案,象征着新中国的尊严和神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开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195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纪念邮票,全套8枚。八枚邮票的主题分别是“钢铁”、“煤炭”、“机械制造”
、“交通运输”、
“农业”、
“水利电业”、“纺织工业”、
“化学工业”,8枚图案的中心画面统一为明镜似的圆框造型,四周设计了四朵祥云,巧妙地构成了边角花纹,下方绘有庄严而美丽的天安门图案;在那一面面小巧玲珑的明镜中间,分别精心绘出了祖国工农业建设的新面貌,将新中国成立1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形象地展现在了方寸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钢铁》
邮票第一枚为《钢铁》,设计者将镜头对准钢铁冶炼的主要设备,高炉耸天而立,雄姿勃物,使人们能够自然想象到钢花飞溅的壮观场面;火红的色彩和浓烟弥漫的景象,使人仿佛看到了铁水奔流的汹涌气势;整个画面通过最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调动起人们的想象能力,生动地表达了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煤炭》
邮票第二枚为《煤炭》,画面上竖井的铁架耸入云端;无穷无尽的宝藏挖掘到地面上来了;在巨大的选煤仓下面,一列列火车把煤炭运往祖国各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火车和烟肉喷吐出的一道道浓烟,既能够让人感受到煤炭生产的紧张和繁忙,也给画面增添了一种动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机械制造》
邮票第三枚为《机械制造》,画面上的龙门刨床在结构上有一个由立柱和顶梁组成的门架。工作时工件夹紧在工作台上作水平往复的切削运动,刨刀在横梁或立柱上作间歌的进给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交通运输》
邮票第四枚为《交通运输》,邮票图案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主体画面,大桥的铁路桥面上奔驰着一列火车,大桥的公路桥面上行驶着一辆汽车,滔滔的江面上有一艘巨轮要穿过大桥桥孔,大桥的上空飞翔着一架银色飞机,巧妙地将水、陆、空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设计在一个画面上,象征着新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兴旺发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农业》
邮票第五枚为《农业》,邮票画面上起伏翻滚着金黄色的麦浪,联合收割机正在欢快地飞驶,收获着累累硕果,形象地展示出了中国农业的新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水利电业》
邮票第六枚为《水利电力》,邮票画面上,新安江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已经初具规模,铁路式起重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施工,既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国水利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又具有现场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纺织工业》
邮票第七枚为《纺织工业》,邮票画面上的那位纺织女工,在机器前不停地巡视着,她细心地看守着纱锭,争取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棉纱和布匹,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体展现了纺织工业的新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三)》纪念邮票《化学工业》
邮票第八枚为《化学工业》,邮票设计者将镜头对准了林立般的反应塔设备,敏锐地捕捉住了化肥厂的鲜明特征;厂内来往的汽车和奔走的职工身影,既能让人感受到生产的紧张和繁忙,也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套邮票整体设计新颖别致,框内所绘制的景象生动、写实;在颜色的使用上设计者也别具匠心,大红色代表了炼钢时的炙热,黑绿色代表了丰富的煤矿资源,古铜色代表了机械制造的发展,蓝色代表了交通运输的繁忙,金黄色代表了农业的丰收,绿色代表了水利电力的发达,蓝绿色代表了纺织工业的兴盛,而紫色则代表了化学工业的势不可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四)》纪念邮票
195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四组)》纪念邮票,全套3枚。三枚邮票主题均为《举国欢庆》,建国十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日益强大,人民安居乐业,到处都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这组邮票,运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特色,具有装饰风格和韵律感。构成人物形象的线条,质朴而单纯;平涂的色彩,鲜艳而热烈,每幅构图均衡而饱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四)》纪念邮票《举国欢庆》
邮票第一枚为“举国欢庆”,邮票画面描绘了在天安门前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的热烈场面。有舞狮的汉族,有吹芦笙的苗族,有跳长鼓舞的朝鲜族,有手捧哈达的藏族,有跳鄂尔多斯舞的蒙古族,有打着手鼓跳达甫舞的维吾尔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四)》纪念邮票《举国欢庆》
邮票第二枚为“举国欢庆”,邮票画面描绘了工人、科技工作者和农服务行业的代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热烈场面。游行队伍中有炼钢工人,有扛着风镐的煤矿工人,有举着纱锭的纺织工人,有拿着丁字尺的科技工作者,有抱着布匹的商业售货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四)》纪念邮票《举国欢庆》
邮票第三枚为“举国欢庆”,邮票画面描绘了农民、知识分子、学生、解放军战士向国庆献礼的热烈场面。有抱着麦穗的农村女社员,有手拿长鞭的农村男社员,有举着航空模型的少先队员,还有手拿书本的人民教师和手捧鲜花的解放军战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五)》纪念邮票
195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纪念邮票,全套一枚,邮票主题为《开国大典》。邮票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设计的。主图为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画面上,毛泽东主席手握讲稿,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他的背后,天安门城楼下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邮票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的场景。画面上刻画了众多的国家领导人,有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两位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共计11人。场面宏大,人物细腻,是邮票中的佳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