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节日(三十二)重阳节—赏菊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下面我们按一年中的节日顺序拉开方寸世界的节日序幕。
过完中秋节,便迎来重阳节,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佳节——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被认为是重阳节的来历。也叫重九节,是人秋后的第四个节日,也是秋冬交替时的辞青、迎寒老节,还是一年最后一个数字重叠式节日。其九字重重,含义是极高极大,代表长久、长寿。1989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这样就突出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主题,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重阳节》特种邮票
2003年10月4日是我国癸未年九月初九,也是我国第十五个老人节,为庆贺癸未年老人节的到来,国家邮政发行一套《重阳节》特种邮票,全套三枚,邮票主题分别为“登高”、“赏菊”和“饮酒对弈”。这三枚邮票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形式设计,侧重水墨泼染,讲究环境氛围衬托,刻意体现悠闲散漫的意蕴。在构图处理上,设计了一个“圆”置于“方”形邮票中心,宛若一幅景色优美的丹青画卷。
《重阳节》特种邮票《赏菊》
《重阳节》特种邮票第二枚为《赏菊》,邮票图案精美,一个士人静静地侧卧在一丛金灿灿的菊花丛中,闻着菊花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心都有些醉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是令人无比神往。“佳节又重阳”,清秋气爽,风霜高洁,正是秋菊盛开的季节,古称“菊月”。窗前篱下,菊花含曜吐芳,赏菊品茗,以诗会友,别有一番情趣。据载,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就很盛行,那时,还有将彩缯剪成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以后,赏菊之俗更盛,北京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节时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画面为在前景上一位背朝观众坐赏秋菊的老者,虽然看不见面容和表情,从坐姿上可见是一位痴心于花卉的老叟,比起走马看花,或驻足观看,坐看更显“赏”的韵味。画题和谐,更显出作者创意之深刻。另如《红楼梦》中湘云醉卧芍园,是因酒力和着意芍药久了而卧,怎一个“卧”字了得,看得花如醉,而赏菊以致坐下看,也称得上痴迷了。邮票画面让人自然联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