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时评】八旬老人如此“折腾”为了啥?

标签:
新易国学儒家道义戴艳芳李毓芳 |
近日,一则题为《江苏盐城八旬老人自费搭120急救车转院南京,只为捐眼角膜》的暖新闻,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年近80岁的江苏盐城老人李毓芳。
作者:儒家学者·明坤
李毓芳老人于今年2月份查出胰腺癌中晚期,在其接受保守治疗的同时,老人却急着为自己忙活“身后事”。她本欲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但因身体做过多次大手术而放弃,后经南京红十字会协助联系到眼库,经眼库医生专家检查角膜合格,老人遂决定捐献角膜。因角膜保存时间只有四个小时,近日老人又自费3800元从老家盐城搭乘120急救车来到南京,加上医药费和误工费等共计花费数万元。为的是,能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眼角膜成功捐献给他人。
《论语》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儒家评说
一个八旬的、身患癌症晚期的老人,本该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安静休养,而李毓芳老人,却为了捐献眼角膜放弃原本在盐城家乡医院的公费医疗,自费转到南京的医院,如此“折腾”竟然只为了将自己的眼角膜成功捐献给他人!据李毓芳老人的大女儿韩女士介绍,捐献眼角膜并不是她母亲唯一的心愿,老人还表示去世后不要墓葬,不保留骨灰,要“绿色殡葬”。李毓芳老人认为,人都死了,“何必要和活着的人争抢土地”。
当“静养”与“劳顿”、“公费”与“自费”、“利己”与“利他”这些词同时出现在重病床榻上的李毓芳老人生活中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劳己伤财的“利他”,这恰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仁,人与人相互关爱、互助、同情等。
在当今快速发展而人心浮躁的社会,当很多人抱怨人心不古、好人难做时,我们是否也该像李毓芳老人一样,从自己做起呢?能够弘扬道德的是人,不是道德能够弘扬人,道不远人!
新易网址:www.neweal.org
新易博客:百度直接搜索“许文胜团队”
http://blog.sina.com.cn/xuwe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