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钧讲历史】如何避免成为一名糊涂的管理者

被西方管理界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的德鲁克教授,在其七十年代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自我的管理。因为,高层管理者的绩效决定了企业的绩效,高层管理者做得好,企业才能做得好。实际上纵观中国历史,正如我们之前有关历史上的治理之道的论述,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一直以来强调圣王治理天下。而要想成为圣王首要的任务就是修身,成为一国之君先要成为一名可以自我管理的人。
圣王之道我们以后再论,那么一般的君王可以简单地分为明君与暗君。当年在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就问了这个问题。何谓为明君暗君?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讲解:
什么叫圣明的君主?什么叫昏暗的君主?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君主之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下属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
朱钧老师简介
国际太极易学会理事,中国文化研究学者及东西方文化比较学学者,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当年魏征与太宗帝讨论为君之道,说明与暗的关系,实际上讲的是如何避免做个糊涂的管理者。在历史上能做个明白的管理者真不容易。秦二世被一个宦官最终控制住,丢了江山;隋炀帝偏信了虞世基,最终被部下缢杀。而明被清所亡,除了由于明的天时不济,遭受大灾,天气气候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崇帧帝中了对方满族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替对手除掉了当时明的栋梁之才袁崇焕。这个错误的用人决策至少是加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反观历史,就连我们眼中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糊涂的管理者呢?
兼听与偏信,其核心是听字。听的古字写法为“聽”,这其中的“王”,表示听的能力是圣王的必备策略。既然听这么重要,那该如何听呢?用耳听只代表听的表面方式,而听的关键是听到心中。如何听到心中?就是要用心去听,也就是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思考,谨慎地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听中有用心之意。“罒”象形是眼睛的寓意,其表示听也同时离不开观察。而“十”代表宇宙之意,“往古来今谓之宙,天地上下谓之宇。”所以要想窥视宇宙之奥秘,做到客观,公正,就要发自内心,借用眼、用耳、用心。
所以,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权力大,自我膨胀,极易造成“一言堂”。要想听得好,听得对,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不能认为自己是全才。
2)要有一套机制,可以保证决策之前的群策和决策时的独断。
3)管理者不断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新易读经汇于2014.12.15正式成立,每天一位国学老师,带来最纯粹的国学交流学习平台,名师分享,学友互动,欢迎广大多学爱好者体验最系统、最全面、最正统的国学交流体验。
新易读经汇,真正能学到智慧的国学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