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易共享】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策略:堵不如疏

(2014-12-09 13:15:51)
【新易共享】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策略:堵不如疏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新易共享】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策略:堵不如疏

文/朱钧

 

图中展示的是一件传世的镇国之宝。单从设计、用料与制作工艺上讲,在中国文物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用料最宏,费用最昂,花时最久,雕刻最精,器型最巨。从清乾隆五十三年开始,一直陈列在故宫的乐寿堂。这就是大禹治水图玉山。从采石、选料、设计、雕塑、安放完毕,共耗时10年。总工程量达15万工作日,用去白银万余两,才制成这件中国玉器乃至世界玉器史上最大的玉雕作品。

 

实际上,这件国宝的艺术价值更集中体现的是其管理思想及人文精神。它的主题反映了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原来“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其次,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十多年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公而忘私,也体现了其忘我献身于公共事业之中的精神。

 

 

【新易共享】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策略:堵不如疏

 

【治理出处】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

 

 

【历史治理之道】

当年乾隆帝指导完成这件国宝,为的是表白自己师法古代圣王之心,博取明君的声名,同时也借此显示国力的强盛的状态,更有以大禹的事迹自勉的含义。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治理,大禹治水也提供了实用的管理思想。针对管理问题采用直接压制、限制的方式不如采用疏道、引导的方式,从而解决问题。

 

这个思想可以应用在各个方面。比如政府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北京面对大城市私车过多,污染严重的问题,采用了限号和摇号购车的方式,这些都是以堵的思路与方式在推进。虽然产生一定效果,但并不明显。最近年底又全面涨价交通费,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上班的人来讲,公交再贵你也别无选择,总不能骑马上班。所以涨价对缓解公共系统的压力起不到太多作用,反而进一步增加百姓的城市生活成本。相反,以疏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许有更多的办法。

 

【新易共享】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策略:堵不如疏

 

1、宏观方面,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的布局,同时对卫星城提高配套设施。将卫星城建议成宜居、宜学、宜医、宜养、宜玩的地区。比如回龙观与天通苑这样的大型社区,已建设十多年以上,这两年才建成三甲医院,明显政策执行严重滞后。

 

2、城市的出租车降价,而不是涨价。关键是减出租车司机的“份钱”。比如武汉市的士起步价根据车型有六元、八元不等。这样大家都可以随时打车,近距离出行也不再麻烦,提高了上座率,市民高兴,市政管理、交警更为高兴。皆大欢喜!

 

3、非体现国家形象与外事的机关部门,可大面积迁到六环外山清水秀的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可四点下班。窗口部门周六也可对外开放,减轻平时的交通压力。这样还可带动当地发展。

 

4、大力建设养老社区,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减少老人上街出行的不便。

 

所以,堵不如疏的管理智慧可以应用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有企业经营管理与生活处世的方方面面,成为可以借鉴的管理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