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观点】秋季寄语

文/秦鸿亮
秋天,眼下余热未尽,又添凉爽寒风,这种寒热交替的气候特征,很容易使体质虚弱的人引发种种疾病。根据今秋气候情况,针对多发疾病与养生,秦老师寄语大家:预防为主,顺应自然,把握“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变化规律。
秋高气爽,天气趋于干燥而略带寒意。出门时,别忘记多准备一件稍厚的衣服,以防备起风气凉,抵御感寒之用。
由于气候转凉,阳热之气进入深秋的收藏之际,热凉交替,人们很容易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对于此时的发热感冒,多为伤寒夹内火,秦老师建议大家多备些黄连素、鱼腥草片、发热感冒冲剂,以备急用。如果头晕、身痛、恶心、腹部不适,可以加服藿香正气水。
与干燥气候相对,当秋雨绵绵,空气湿度较大时,对于脾肾虚弱者来说,如感秋雨水湿或着湿衣过久,容易导致湿邪入侵,发生风湿之痛,或引发旧疾,促使湿气加重。对此可适当进行宣肺化湿治疗,如用藿香30g、苍术15g、神曲30g、麻黄6g、羌活12g,水煎服。
湿度大还易孳生蚊虫,并且被叮咬过的伤口容易留下淤血黑瘢,这多是体内血液内热所为。有些人被蚊虫叮咬后,习惯用手抓挠、挤压,这也是造成淤血黑瘢的原因之一。秦老师在此特别叮嘱大家:蚊虫叮咬之后,不要抓挤,适当涂抹风油精即可。留有瘢痕者,可以外涂清热解毒加散瘀功能的中药类皮肤药。一般不需内服,可以自行消失。
秋季干燥,阳气收敛,饮食上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发越,以减少阳气散发,减少皮肤病的发生。晚餐进食较晚和睡眠较晚的人,多易引起心胃之火发越现象,症状有:口舌生疮,口角糜烂、椒疮、眼睛不适等。应控制晚餐,切忌熬夜,适当运动,加强胃排空,严重者加服黄连上清片、维生素B2即可。
另外,当令蔬果比较丰富,以食用当季蔬菜和瓜果为主,适当加以运动,多唱歌高呼,利于体内郁气散发,起到宣肺清肺的功能。
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