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易国学管理团队
新易国学管理团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00
  • 关注人气: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易观点】用人的三个层次

(2014-08-27 09:46:16)
【新易观点】用人的三个层次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新易观点】用人的三个层次 

道家黄卫东老师观点:

曾经,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而现在只剩下中国这一个国家。中华文明为何能够延续数千年不倒,而且历久而弥新?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即追求的是在顺应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人类的发展,所以中华文明永远适用当下人类发展,永不过时。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华文明最讲求传承。中国人历来懂得尊师拜师的重要性。所以尽管数千年王朝兴替变化,而尊师拜师的传统从未改变。

【新易观点】用人的三个层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说师者,无论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今之中国,在追求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那就让我们一起,从尊师拜师开始吧!

 

 

附原文:

南怀瑾老师: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新易观点】用人的三个层次 

真讲“谋略学”,要先有几个方面的认识,以前讲《论语》时曾提到过,中国文化大致分为君道、臣道和师道。君道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臣道也包括了领导的艺术,不过,比较有承上接下的哲学与艺术;至于师道又另当别论。可是说到师道,我们中国文化历史上有句成语,在曾子这本书中,曾经提出一个原则:“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我们的历史经验,“用师者王”像周武王用姜太公,称之为尚父,这称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当然不是现代所说干爹的意思,但非常非常尊重,是对尊长一辈的人,才能称呼的。历史上列举汤用伊尹,周文王用吕望(姜太公),都是用师,就是领导人非常谦虚,找一个“师”来“用”,便“王天下”成大功。

至于齐桓公用管仲,汉高祖用陈平、张良之流,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者霸”的好例子。

至于“用徒者亡”,是指专用服从的、听命的、乖乖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这是曾子体察古今的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大原则,由此可知师道也很难讲。

《历史的经验》

----------

我们中国文化重师承,重传承。孔子讲尊师重道,师道讲传承,传承老师的经验,自己少走几十年的冤枉路,这是重师承的道理。

所以师友与一个人的成就前途大有关系。孔子的学生曾子就讲过这个话,师与友两方面不可以缺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尤其是一个领导人,任何一个团体单位,领导人必须要有师友帮助,所以良师益友是文化的中心。

*****

中国历史上的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这三句名言什么人说的?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

“用师者王”,能够谦下于人,把人才当老师看待,则可以称王。“用友者霸”,像刘备用诸葛亮以朋友相处,所以只能守一个小小的局面称霸。“用徒者亡”,这三句名言,古今中外历史,都没有违背这个原则。

《列子臆说》

----------

鲁哀公的结论,“吾与孔丘,非君臣也”,他与孔子,不是国王与臣下,而是“德友而已矣”。可以说是道友,道德的朋友。所以说,鲁哀公是个小诸侯,不能成其大者,是有原因的。

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这是中国历史的天经地义。用徒弟的下场不好,这是所谓唱京戏“末将听令”一类的臣下,大家都是唯命是从。鲁哀公到底有没有大帝王的器度呢?最后说是跟孔子德友而已,他没有说我师是孔子啊!

所以历史上用师则王,譬如汤用伊尹,周文王、武王用姜太公,这都是用师;汉高祖用张良,刘备用诸葛亮,这些是用友,朋友同僚之类,够不上以师道用之。总之,秦汉以后,没有用师道的,都是用友而已。唐玄宗以下子孙四代对李泌,仍是用友而已,并不是用师,这是我们顺便提到的。

《庄子諵譁》

----------

曾子曾经说过:“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如汤之于伊尹,周文王之于姜太公,都是以师道相处;汉高祖之于张良,则在师友之间;刘备之于诸葛亮,则是以友道相待。

所以用师道相处则是成王,成功最大;以友道待贤能的人,则可称霸;至于用徒,那就谈不上了,那只是爱用听话的人,只有让被用的人听自己的。用友则不同,可以相互讨论研究的;用师则更不同了,那就不只是讨论,老师说了就算数的。一个当皇帝的人,要听一个老头子的话,要听他说“你非这样办不可”,那还受得了!这种修养就很难。

在感情上最痛快的就是用徒,只晓得当面“山呼万岁”,指东便东,说西就西,错了他也跟着错,绝不提出正确的意见。用这样的人虽痛快,可是有什么用?所以用徒者亡。

《孟子与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