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导语:国学入教材直接影响考试分数比重,面对如今英语、奥数等西方主导的幼儿培训,国学将带来怎样的冲击?家长又应该如何面对此次浪潮?

教育部将国学经典重新纳入课本的意义何在?新易团队的老师们对此事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 日本的孩子都在读论语,韩国的孩子都在读论语,你的孩子在读英文,对么?这才是起跑线!

☞ 中国人没听说过《孙子兵法》,在九零后中不稀奇,我问过几位德国朋友,他们都知道,说那是了不起的中国智慧。不能再让零零后成为被耽误的一代。新举措好,挺之。

☞ 国学是国家之学,是中国历史延续传承之精华。学国学,了解中国文化之根!“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小学开启,明理!明智!明心!惠己!惠民!惠国。

☞ 古人称学习为读书而非看书。说明“读”很重要,从道家的角度,就是诵,咏诵经典。经典就像种子一样,越小的时候读,就越能种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成长。一旦外界现实中出现与之对应的场景,经典就会指导我们的行为,即智慧的显现。另,不要总觉得经典孩子们读不懂,这是大人们的主观,是错误的观点。因为经典是前人探索宇宙自然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之道的。而孩子,越是在他小时候,离自然越近,离规律越近,所以说,孩子比我们很多大人都更容易理解经典,更容易读懂经典。

☞ 文化的意义在于:百姓认同之,众人心向之,齐民而用之。而国学是中国人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思想之内核。人好而兴盛,民用而成俗。对于国学的普及,国人价值观道德观的重塑,必然要把国学变成人人好而习之,用之。而要全民成俗,则必以行政制度为基。此为国人自醒之基石。

☞ 国学如果真的能够大面积推广,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但是这不应该只是教育体系内的事,家庭教育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的第一步。在古代,孩童启蒙的教育称之为蒙学,而蒙学老师往往就是家长,之后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且如果家庭本身就重视国学的教育,那么父母不仅教育了孩子,其自身也是一种回归,所以,以家庭教育为基点的国学教育才是当前最应该重视的。这样熏陶下,孩子真正喜欢并接受国学了,学校教育时会更加容易接受。如果家庭不能做到,那么不论学校如何大力弘扬国学,家人的行为和言行与学校教的大相径庭,那么孩子也会产生质疑。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