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养生】暑伏季节颐养脾

文/秦鸿亮
很快就要进入暑伏了,对付大自然的炎热气候给人们的考验,对现代人来讲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家中或者办公室,甚至公共的餐厅、商店,都可以很方便地自制些冷饮或随时随地吹吹冷风。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对抗大自然的方法也多了,可是疾病却随之多了起来。
为什么我们的体质状况比以前差了呢?天天锻炼,甚至比以前运动还多,饮食生活也比以前丰富得多,按说体质应该比以前好才对呀!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健康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脾胃!
你的脾胃健康吗?你可能会说,我的脾胃很好的,不痛,又能吃、能喝。那么,你的大便正常吗?你也可以回答,基本正常每天都有,就是有点不成形。那么,我再问你,你有三高(血脂、血糖、血压)吗?你睡得香吗?你脱发吗?你性福吗?你有疲劳感吗?这时候,你肯定没有勇气再给我答案了。因为我一定问到你的病处了!
脾胃的功能是输送、消化、吸收饮食物的精微用的。它不但运化水谷物精微,而且还运化水湿,代谢身体的水分正常循环。胃又有水谷之海之称。脾胃的更虚更实,有力的推动了机体的代谢。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身体生命之健康源泉。一旦你身体异样,或者处于亚健康时期,如以上的大便问题、三高问题、脱发、疲劳、机体虚弱等等,都可以肯定你的脾胃已经出了问题。由于脾胃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了机体气血化生不足,体内营养不够,微量元素吸收不足,而产生一系列机体的异常症状。
你知道脾胃最容易发病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吗?那就是夏季里的暑伏天。暑伏正是长夏季节,而长夏就是脾胃当令之时。由于暑气的炎热,故而能导致人们思凉冷饮。气候的炎热,使得我们身体表皮、肌肉疏松,毛孔张开,也使体表的血管扩张,循环加快。由于机体的整体性,所以体内血管就要发生收紧状态,使体内血容量减少,体内温度降低。只有身体的这种自动调节,才能应对大自然的炎热变化。再由于热胀冷缩的道理,在这季节里稍有不慎就会使我们的脾胃发生病变,影响脾胃之气的正常运行,故而发生疾病。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中医所说的湿或痰,就是身体不正常代谢的水分和脂肪。所以,脾的功能,简单地说,是运化水谷和体内的水分和脂肪。正是由于脾胃气的减弱,才使身体抗病能力下降,而生成了不该有的疾病。所以,长夏季节我们最应该保护的就是自己的脾胃之气。
怎样才能保持好我们的脾胃呢?首先,我们要坚持《内经》所说的“使爱在外,气得泄”、“无厌于日,夜卧早起”。也就是要我们尽情在夏天里畅所欲言,干些不违背自然的事,使体内的阴湿之气尽可能地代谢出去,不要嫌弃天热天长,要入夜就睡,天亮就起,不要过度熬夜。不要过度贪图冷饮冷食或凉风,因为它会损伤我们的阳气,也使我们的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再者,暑伏季节,高热高湿,多雨夜短天长,更易使身体及其脾胃受湿邪所困,机体也容易损精邪火,胃腹胀满,不易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使身体的脾胃气减弱,造成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不足,发生机体免疫力下降而不抵外邪发病。所以,在暑伏天里要特别注意我们的饮食和起居环境,不可贪图阴冷,损伤阳气长存。否则,到了秋天,或者是当下就有疾病之忧。轻则腹痛、腹泻,肠胃病患,或发热中暑,使脾气减弱,导致多发慢性脾虚的虚胖,畏寒、体寒、宫寒不孕,或者水湿运化不足的体湿内生,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症状。
故而,我们暑伏天里一定要使脾胃得到安息调养,有效地把握好夏季养阳颐脾保胃气。平时,常温饮食,减少冰冷食饮,减少空调冷风,室温不能低于27摄氏度,不可挡风口处睡觉。睡觉时,要保护胃部、肚脐,还有脚部也不可当风而卧,以免发生足部发热之症。小儿老人还要注意小腹和头顶不可受凉受风,以减少疾病发生。
【防暑小处方,可自备留用】
1.西瓜,素有白虎之称谓,可有效解暑止渴,解暑利尿,实大便。
2.绿豆,久煮出粉成沙,常温服用。可健脾防暑,清泻火热。
3.藿香30g,苏叶20g,党参10g,荷叶20,白术10,香薷30,扁豆30,厚朴10g,五味子6g,水煎服,一日1~2次,有防治暑热、健脾、祛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