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解字】先谋定而后动,才能行且坚毅

文/宫春涛
引导带入:
一谈到兵法,我们很多人觉得和自己生活的关系远,但要换一个词,说到“谋略”,大家就不陌生了。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情,其实都需要谋划一下再动手。学习古人的智慧,也是为了我们做事能够深谋远虑。“谋而后动,行且坚毅。”今天我们聊的这个字,就是“谋”。
源起进化:
首先,我们看看“谋”字的写法。左边为“言”,言说,商议,右边为“某”。“某”字很有意思,上面“甘”,舌头中间加一横,突出品尝美味,说白了就是甜,下面“木”,“某”就是问树上面的果子哪一个是甜的呢?代表不确定。现代人也这么用,说“某某人,某某事”。我们看,这个字代表的原义就是“找人来商议某某事”。所以,“谋”本义是动词,相互商讨对付事情的计策。组个词就是“谋划”,专门谋划事情的人就是“谋臣”、“谋士”
《说文》中说:“谋,虑难曰谋。从言,某声。”就是说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遇事”后的“谋事”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曹操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谋臣:程昱、郭嘉、荀彧、荀攸,这些人都为曹操的每次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对他们也是格外的爱护与重视。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打击,战后败走的路上,曹操痛哭疾首。此哭是他平生最痛心的一次,达到了悲伤的顶峰。周围人知道,曹丞相这一哭是表达统一中国梦想破灭的绝望。但哭着哭着,曹操道出原委“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原来他是在哭自己英年早逝的谋臣郭嘉郭奉孝。
正本清源:
那么“谋”字当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该如何“谋”呢?《孙子兵法》的第三篇就是:谋攻篇。其中有段话非常关键:“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军队不受挫而胜利可全得,这是谋攻的原则,也是“谋”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用兵打仗,目的是胜利,自己付出的代价越小越好,最好不付代价赢得胜利更好。
智慧分享:
不付代价真的就能“谋”出胜利吗?“谋”是与人“言”说“某”事。所以“谋”字的核心不是自己胡思乱想,而是要找能人,大家一起商量办法。居家过日子,我们就常常有事情需要别人出谋划策。这时候,几个有头脑的朋友就成了我们身边不可多得的谋士。我们经常与他们交流心得,进行学习,在加深友情的同时又收获了知识经验,这种事情多划算啊。注意“谋”右边的“某”,最后哪个树上的果子甜,要自己猜才可以。就是先发散,后集中的路子,“听多数人意见,与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