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动态】《弟子规》引领医患和谐之道

导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怎么缓解?《弟子规》中的智慧教你有效化解医患冲突。
3月19日,一场名为“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内训讲座在北京中医院圆满落幕。
本次,由新易国际资深儒学讲师孙虹钢老师带领医护人员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弟子规》不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是人生行为规范的宝典。孙老师一边引用经典,一边解读,从个人修养到工作方法,给大家带来了一次心灵上的洗涤。
《弟子规》以“孝悌”作为开篇绝不是偶然,古人崇尚“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家庭氛围自然会和睦。同理,我们想要受到尊重,首先要学会去尊重别人。特别是对患者多一些亲切,当成亲人般对待,能避免很多麻烦,一切问题也迎刃可解。“亲”在很多时候,是可以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我们知道相由心生,创造好的办公环境,不但可以让医护人员自身感到身心愉悦,也会对就诊者的情绪起到积极影响。表情、语速、语气这些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对于患者的敏感心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试想一下,在经历漫长的排队挂号排队等就诊的过程后,见到的医生却是一副疲惫样子,爱搭不理的态度,这样只会增加患者的烦躁心情。而一个从容的微笑,虽不能真正减轻病症,但却能给予患者一份安全感。安全感,也正是现在缺失的东西。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面对患者的询问,医生应实实在在的将病情介绍清楚,不诱导、不忽悠,把选择权交给患者,切勿好心办坏事。而在面对患者的指责时,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用爱心和仁心去感化患者。讲到这里时,孙老师再次提到了“舍得”的智慧,通常人会理解为“有舍才有得”,而儒家对“舍得”有全新的诠释,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翻看往期文章阅读。
读《弟子规》,感受经典带给人的智慧,修正我们的身心。当今,医患冲突时有发生,医患双方应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