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成就了谁?毁了谁?

导语: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精细化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做呢?
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不败的秘密?
转自:不败的秘密——精细化管理
2006年7月1日凌晨,远在德国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最终,德国队守门员莱曼以扑出的两粒精彩的点球而宣告德国队成为了赢家。在惊叹莱曼的神勇之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球场上的一个细节:点球决赛前,莱曼收到了一张便条,这张便条的内容:“克鲁兹——长距离助跑,右上角;阿亚拉——注意他的射门腿,左下角;罗德里格斯——大力抽射,右边;坎比亚索——短距离助跑,左上角……”这张纸条是德国守门员教练科普克在点球大战前亲手交给莱曼的,上面记录着对阿根廷队员点球动作的判断!而令人叹服的是,科普克所写的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阿根廷球员完全是“按照”德国守门教练做出的判断在踢球!
于是作者指出了:精细化管理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高效、节约的企业管理方式。
精细化的绩效考核成企业癌症?
日本被大家誉为精细化管理的发源地,企业以高效和严格被世界熟知,我们来看一看曾经日本企业的骄傲——索尼!
文字转自:商业运作前沿文章——索尼高层语出惊人:绩效考核毁了索尼!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像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
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看完这位高管的叙述,小编真的有一些伤感,因为我也是玩索尼长大的,当时对于企业完全没有概念,但是他们游戏的天马行空,着实让人着迷。
言归正传,不论是一场球赛、还是一个企业,看这里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精细化管理到底成就了谁?毁灭了谁?这里让我们看看新易国学团队儒家学者孙虹钢老师对此事的评价。
1:细节执行到位的关键,在于“简易”。比如那张字条。但是,字条怎么来的?那就要与时而易。
2:即便如此精细,也不可能做到一定赢。制度不可离开人。莱曼也只扑出少数点数。运气和素质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换老汪(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作者)去守门,啥精细化都白搭。
对于踢球的事儿,小编不是很懂,但是两个点球的成功,对于足球而言是“偶然事件”,但是那么大一个索尼的没落,却是众多企业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众多老板不能看着偶然的“两个成功”就把企业交给谁,因为成功太难,而失败,一点就够了,所以对于细节决定成败我不敢苟同,但是细节决定败,我是五体投地的信服!
精细化到底从何而来
说到这里,小编其实不是在说精细化管理一无是处,恰恰相反,我个人认为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快速增长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如何使用好这一利器却是很难,正如那连个点球,判断准了,有执行力都是可以准备和培养的,但是门将关键的那一扑,什么时机扑,这个却只在个人了,所以精细化为何而来,它产生的初衷是什么,对于帮助我们如何把握使用“时机”就至关重要了。对此我请教了新易国学团队历史和法家学者黄晓雷老师,他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管子,作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他其实早已经明确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而且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用于治国,在他的著作《管子·形势》中提到:“人主立其度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则民循正”。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提出精细化的概念,关于精细化管理,管仲有一篇文章叫《地员》,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所有的土地全部精细化,比如:他将平原之地分五种,丘陵之地十九种,山地五种。并且再按照土壤性质,分为上土三十种,物产十二种;中土三十种,物产十二种;下土三十种,物产十二种;共计土壤九十种,物产三十六种……(文章全篇都在讲土地如何划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文献,当然日后我们也会提供公益分享)。
那么,管仲做精细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他是希望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换句话说,精细化的目的并非是什么都要精细化,首先是能挣钱、有收益的项目,之后才值得去精细化,否则这种精细化反而是一种浪费。管仲通过详细的土地精细化、数量化之后,为的是对所有的人实行一种公平的税收和调节制度,让大家心里平和,所以这个是世界精细化管理第一人的初衷。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
当然,如今市场、政治、人都与古时有很大差异,管仲所提出的精细化我们又如何才能运用?这里我们就要回归中国文化的根——易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易国际资深管理专家许文胜老师,运用国学智慧,指出精细化关系的本质。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领域适合粗放式的管理,有的领域适合精细化的管理,所以不可能一概而论。比如企业刚创业的时候,其实精细化管理相对来讲就不那么重要,而更多的是创造利润,创造价值。当企业高速成长了,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就突显了。所以精细化管理和时间有关,就是和企业的发展周期有关。
同时,精细化管理还跟空间有关,这个空间就是市场定位,它是市场里什么领域的企业,这就是空间的概念。比如我们做一个煎饼摊,那么精细化管理程度就不用那么高,我们要做一个精密仪器的零件,精细化管理程度就要求非常的高,比如工业设计。所以在不同的领域,要用不同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比如我们是做思想的,比如培训,做思想型的训练、教育的话,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没那么重要,而是思想性的东西更重要,而我们要是做一个技能性的培训,那精细化管理就非常的重要,所以这里是因时、因地制宜的,同样也因人,有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思维的时候,那他应该先把系统思维建起来,精细化不重要,细节不重要,而当他系统思维建立了以后,细节才重要。
看到这里不知大家作何感想,我只能说“以史为鉴”并非是一句口号,当今世界,真正的创新其实很少,我们更多的都在大量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历史是一笔对世界而言都有着巨大价值的财富,企业老板所做任何一个决定都会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对此各位老板不可不慎重,但是其他人的成功未必就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利用价值。所以,真的“以史为鉴,以人为本”而不是盲目追求利益才能让企业平稳发展。
所以最后,建议大家花点时间多读读咱们的经典文化,多静下心来品位国学智慧。当然,如果没时间,关注我们新易国际微信平台也可以啦,呵呵。好了,如果有更多管理问题希望能与大家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