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不可忽视防燥与御寒(周军)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10月的第二个节气霜降的到来,全国气候开始明显下降,尤其是早晚的温差较大,这对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稍不留意就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因为气温的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急剧下降,出现咽干鼻燥、皮肤瘙痒的症状也明显增多。因此,进入深秋养生保健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防燥与御寒。
首先讲讲如何防燥。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喜“湿”不爱“干”,所以一定要从内部调养,给它足够的水分。人体与外界接触有三大防线:皮肤、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而呼吸道这道防线,特别是肺这个要塞,更容易跟外界接触,容易受细菌感染,是最脆弱、最容易失守的。从内保养应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雪梨、银耳汤、蜂蜜、贝母等,如因为肺燥而出现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的时候,服用枇杷止咳糖浆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外在保健多揉按手上拇指处的少商穴,手腕处的太渊穴,虎口处的合谷穴,能起到益气生津的作用。再加上深呼吸练习,肺气得养,免疫力自然也就增加了,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再说御寒,要做到后背和双脚不能受寒。自然界的气温降低的时候,人体还没有来得及适应,往往容易出现后背生寒的现象,所以在穿着上加上一个小小的背心,护住背部的风门、肺腧、至阳等穴位就能达到防寒的效果。另外此时也最容易出现寒从脚起的现象,所以坚持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泡劳累了一天的双脚,是最好不过的养生方法,水温不用太热,泡到身体微热少汗就可以。
周军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深入研究中国易学精髓《金篆玉函》的摸骨术。指导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与心灵完满,在准确判断病之所在的同时,帮助受众具备自我保健的基本能力。常年在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财经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学府授课。
主讲课题:《中医五行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