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哲理:韩非子话沟通(黄晓雷)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仔细研究过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翻译成今天的话讲就是:要想说服别人,让别人停止做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会遭到名誉上的毁谤,并暗示它带来的害处。
韩非子讲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如何说服别人的具体方法。
举个例子:《三国演义》有一段描写,讲的是忠义千秋的关羽土城约三事的故事。当时关羽很难,无路可走,一个人被曹军围困在土山上,带着刘备的妻小。但他宁死不降曹操,这时,曹操帐下的张辽前来说服关羽。
张辽很了解关羽,而且说服技巧也很高。用关羽最为看重的“义”来进行说服。针对关羽这个人的特点,张辽是这么劝的:
关将军如果战死,那么就有三大罪。
1:桃园结义,同生共死,如果您死了,以后刘备复出,需要你帮忙,你做不到就违背了当初的誓言,此一罪。
2:刘备托付家小,你战死,两位夫人无靠。辜负刘备托付,此二罪。
3:您武艺超群,不能匡扶汉室只想一死了之,成全了自己匹夫之勇,这难道就是您的义气吗?三罪。
三罪一说完,关羽心动了。这才有日后关羽降汉不降曹,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那么我们看张辽之所以能说服关羽,主要针对“桃园结义,受人之托,忠义千秋”这三点关羽所最关注的核心价值观上做文章。告诉他不投降,这三点都做不到。
这也就是韩非子说的“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做不投降这种“危害之事”,给关羽带来的是名誉上的非议,道义良心上的谴责,和整个刘备集团利益上的损失。
那么剩下的事,就是让关羽自己去思想斗争了。于是这事从原来的劝降,就变成关羽自己说服自己该怎么做了。
其实说服别人有时并不难,关键就在于找到对方的核心关注点,并且把自己的主张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做到不说自服了。这就是韩非子沟通方法的利害之处。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