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养生:深秋谨防脊椎病(秦鸿亮)

(2013-09-27 09:17:25)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http://wx.img.pp.cc/20130926/s_bae7bc22e1bf4bff0e57207b77d46ca1.jpg

烦闷的暑热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秋高气爽的秋天也早已到来了。可是,我们的意识还深深浸没在盛夏之中久久不愿离去。深秋了,秋风凉了为工作而紧张的上班一族、阳虚体质的人群、气虚、痰湿、血瘀、气郁、易敏类人和肌肉疲劳的中老年人们,一定要注意预防身体的疼痛性病变特别是脊柱脊椎周围性疼痛病,在深秋时节最容易复发或发生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痛觉反应。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

http://wx.img.pp.cc/20130926/s_7db2ecff17e07f16f81b9f6a0f00e9b1.JPG

脊背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也是人体穴位之最。它又是五脏六腑主腧穴所在之处督脉必经之处还有华佗夹脊穴其内面是脏腑的悬挂壁,也是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必经之路咱们俗称为“脊梁骨”、“蝎子骨”,是人们最主要的大梁。它的病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疼痛,因为它有丰富的肌肉、血管和经络、神经其次就是内脏的功能神经性病变。

由于深秋秋风较凉风力大再加上人们由于夏天的暑热酷袭,还沉浸在畏暑贪凉的精神意识之中往往对于寒凉的秋风置之不理,最终导致感寒而发病。寒邪致病的性质就是收引、疼痛是气血滞留于经络、组织之内,正气不足于抗邪而发病。我们知道中医里《内经》早就有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上述这些人群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正气不足或不畅。如紧张的上班族,由于精神、神经、肌肉都处于一种疲惫状态,从而导致了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正气不足;气虚、阳虚之人本身就是正气不足;痰湿、淤血体质的人由于经络受阻,而血运不畅,这些均影响正气造成疾病。加之深秋凉风的刺激,使血液循环进一步减慢不足,血液滞留于经络组织之内,刺激神经而发生疼痛久而久之,影响内脏引起功能失调,而并发其它疾病或症状。如颈椎病、背筋膜炎、腰间盘突出症、痹症、感冒、寒凉性腹痛腹泻、风寒咳嗽,胃痛、慢性腹泻、女性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心脏病小孩遗尿等很多种杂病。

http://wx.img.pp.cc/20130926/s_a61d8203a5a9bf156578152b0f69fd75.JPG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一点,遵循“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适当增加衣服。这也是《内经》所说的“秋冬养阴”,保持一个强健的身体,收藏好体内的精气,为抗御严寒做充分的准备。我们在深秋里也一定遵循秋季养生法则:“早卧早起,与鸡兴,使志安宁。”早晚两次做一做养生保健操,活动一下脊椎及其四肢肌肉,使气血不致瘀阻,确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http://wx.img.pp.cc/20130926/s_a395f26026a7436891b23ce70c9766a8.jpg ——医家学者秦鸿亮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