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哲理:闲话“位”字(二)(黄晓雷)

http://wx.img.pp.cc/20130922/s_1eba8937605347d57856af79f7a09c8e.jpg
上一期我们聊过了“位”这个字的起源和发展。那么一个人怎么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个“位”字本身就蕴含着找位置的方法。
“位”这个字从左向右看,顺念为“人”、“立”,其意为人立有位。人立起来了,就有位置了。自己立起来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自立”,只有自己自立,自己站得住脚,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就算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了,但不能自立,老想着依靠别人,最终也得从高位上摔下来,而且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在春秋战国时,齐桓公时代的齐国非常强盛,称雄诸侯,为春秋五霸之首,大家可能会认为齐桓公这个国君很牛、能力很强,但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齐桓公这个人有很深的依赖思想,其治国完全依赖法家大腕管仲,他自己什么也不管,只当甩手掌柜。可以这么说,齐国当时的成就完全系于管仲一人之力。齐桓公如果没了管仲,后果很严重。
http://wx.img.pp.cc/20130922/s_a2d260e5a8e4d9abdb1ef179b3655655.jpg
后来管仲死后,他还想把这种依赖模式进行到底,这次为了保险,一口气找了三个“管仲二世”:易牙、卫公子开方和竖刁,他自己还继续过着那种不理朝政风花雪月的舒服日子。
可结果两年后,恰恰是这三个实权派犯上作乱,逼死齐桓公,史书记载其死状之惨:“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齐桓公的这种完全依赖的玩法,全凭运气。碰到好人,就能过得好,碰不到好人,就过不下去。这种撞大运完全依赖别人的模式,能一时侥幸窃据高位,但不自立,终究不能长久。所以法家韩非子一再强调“恃人不如自恃也”,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一个人,得有自己立得住的本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把自己的位置撑起来,这就叫“人立有位”。那么当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了,下一步该求发展了,怎么才能做到“位尊势重”而且还能做到稳如泰山呢?我们将在第三回着重给大家剖析这部分内容。
http://wx.img.pp.cc/20130922/s_8d4b217392a913d39e733dcb9f979c20.jpg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