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哲理:你所不知道的“知”(宫春涛)

(2013-09-02 09:57:17)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http://wx.img.pp.cc/20130830/s_5d14577f936e5e3dec96bfa64415dfe9.jpg

“知”字,我们太熟悉了,一般作为名词时,常见的用法有学识学问的意思,如“知识”“真知”;作为动词时,有晓得了解之意,是向内获取的意思,如“知道”“认知”。中国的文字的繁衍本身就是部历史剧,博大精深里面有大家并不了解的深意。我们今天就聊聊什么算真正的“知”。

在甲古文和金文中,并无“知”字,但有与之同源的“智”。左边为矢,弓箭,右边为口,传授,谈论,意思就是“古人用嘴来传授打猎对战的经验”《说文·矢部》中记载:“知,词也。从口,从矢。”

后转成两个文字稍简的篆体演变为现在的“知”字,稍繁的篆体演变为现在的智慧的“智”

http://wx.img.pp.cc/20130830/s_ff15e685894041ef4f8a48559ea2f803.jpg

“知”的意思逐渐引申为知道知识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词义发展逐渐丰富,字义分化,另造“智”承担其中表智慧、聪明含义的部分。在《论语》中“知”就出现了多次,大部分是知道、了解、懂得的意思,但其中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可以很好的展现两字最初实为一字的情况。孔子对子路说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最后一个“知”应为“智”,这是在古文中两字同源混用的表现。

http://wx.img.pp.cc/20130830/s_7b28a7d34e50afb3c42eaf59d35f1dc4.jpg

现代人理解“知”,就是信息量的堆砌其实这是对知的误解知识不仅仅等同于信息。也正是因为这种误解,让年轻人教育、就业、生活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误区。比如我们的教育体制中,经常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科的分数都要高,但是没有很好的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常常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知道的东西很多,信息量也很大,但在独立面对选择时显示出能力较差的书呆子状态。包括很多刚刚就业的年轻人,在职场上常常显示出自己的无所适从。这都是因为“知”的方法出现了偏差没有达到真正的“知”。

那有人问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知呢?其实,知的秘密就存在于这个字当中。我们再观察一下小篆的“知”字。右边为口,所以古人的知识的传递形式是口传心授,而不是通过书本获得。左边的“矢”是授的内容,矢就是箭,用来打猎谋生或者与外敌斗争的武器。古人授的知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生存之道。要不断地通过问和授的交流,将自己的经历经过分析处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这样的知识才有观点,才有意义。“知”的真正含义不是信息量,而是有自己的分析总结和态度。

http://wx.img.pp.cc/20130830/s_cd24d87ccce0764838ed34763ddca529.jpg

所以,家长不要再对你的孩子说:“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告诉你,就算你长了胡子,你还是老子的儿子,还得听我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你怎么能期待他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呢。是不是应该换成这样的方式:“亲爱的,你已经长大成为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让我们给你提供意见。”

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多。我们不能把所谓知识面广的人就看做是有真知之人。有很多网络信息,并不真实,稍有点分析能力就可以看出里面的破绽但社会上还有大量的人以讹传讹,导致很多社会事件的发生。这说明很多人不了解,也不会运用真正的“知”。正所谓“真知灼见”,有真知的人是要有过人见地的也就是说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人无论在社会中、生活中都是有主见,受欢迎的人。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吸引别人,往往不是因为他说的话题有多大的信息量,而是他对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才是人的闪光点来源。

http://wx.img.pp.cc/20130830/s_96d484ea74b460d020cf14cdc728a979.jpg

另外,有了“知”方要“行”加以验证。王阳明说过,要知行合一。对于知和行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是“知易行难”,但国父孙中山却认为“知难行易”他也认为,人们往往一直在做事情,却没法从事情中提炼出规律就好像只顾拉车不看道的牛马,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什么积累和提升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所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懂得了“知”的真正含义,我们也就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祝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具有真知灼见之人。

 

http://wx.img.pp.cc/20130830/s_18821b779fb35296e95114de011ce403.jpg ——兵家学者宫春涛

宫春涛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孙子兵法的研究,首创将孙子兵法的智慧结晶成功运用到企业实践管理当中,为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模型,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人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孙子兵家的策略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