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哲理:“鬼节”说“鬼”(张宝祥)

(2013-08-21 10:51:44)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http://wx.img.pp.cc/20130819/s_8da93fc36952f4d0ec8a977757c624e4.jpg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道家的“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而民间则俗称“鬼节”。相传每年从七月初一起阎王就下令大开鬼门关,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故称七月为鬼月。

    这个传说源于中国的鬼文化,此间种种由来已久,非常丰富,历久不衰。除去宗教中的鬼神概念不谈,我们该怎么认知“鬼”呢?

    在甲骨文中,“鬼”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恐怖面具,说明我们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与人关系密切的事物。在《说文解字》中对“鬼”如此解释:“人所归为鬼”,这也是说“鬼”与人不可分离

微言哲理:“鬼节”说“鬼”(张宝祥)

那么,到底有没有“鬼”呢?我们可以从揭示宇宙本源规律的《易经》中找寻答案。《周易大传》中说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里的“精气”是指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当然也是人在生时的本源能量,是可以成物的阳性能量,进而主导人的心神。这里的“游魂”则是指游离于宇宙空间难以名状的变化无形的阴性能量,也可以说是人在死后脱离人体而游散的能量,或说是某种“波”的状态,其实也就是被人们想象出来的所谓的“鬼”。这样,阳性正能量和阴性负能量也就组合成了人的能量系统。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自然万物皆为此理。

  精气的阳性正能量,聚集在阳气充足的生命之中,而游魂的阴性负能量则处于相对静止弱势,这正是阳盛而阴衰的状态。而人趋近死亡,则是“由阳转阴”的过程,除了身体的生理之外,就是游魂的阴性负能量逐步强盛的结果,直至达到顶峰,精气的阳性正能量消亡,而人也就死去了。

  当然,人死后游魂而出的阴性负能量,如何勃发,如何变化,何种强弱,何种形状,这就是直到现在无法考证的难题了,我们的先人只是用“鬼”这个概念作为某种称呼罢了,而更多的是后世的文学演绎与宗教宣化将此无限延展了。

微言哲理:“鬼节”说“鬼”(张宝祥)

  说到这里,这个“鬼”的概念其实不必过多讨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阴性的负向能量状态”,这才是对人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这种阴性的负向能量究其本质就是我们自身所带有的“恶”意识和“坏”行为如果你看过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的水试验或他的著作《水知道答案》,就会对此深有感触。当然,《周易大传》也说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又让我想起有“内圣外王”之誉的北宋易学大家邵雍先生在其传世名作《皇极经世》中的玄妙之言:“人之畏鬼,亦犹鬼之畏人;人积善而阳多,鬼亦畏之矣;积恶而阴多,鬼不畏之矣。”阳多,精气能量盛,自然抑制游魂能量;而阴多,精气能量弱,游魂能量也必然轻易勃发其警示之言,意味深长。

所以,当你拥有“健康的身体,正气的精神,刚强的意志,平和的心态,积善的行为”,即使有鬼,它也会躲你远远的!

 

微言哲理:“鬼节”说“鬼”(张宝祥) ——易家学者张宝祥

张宝祥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深入研习易经领域,掌握正统易学精髓,在象理数占方面皆有所成,对风水学有着本质认知、科学解释与独到见解。亲身参与指导数百家企业的管理咨询、品牌规划和风水布局项目。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程:《易经布局之道》《易经应用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