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案例:孝,教人靠谱之秘籍(孙虹钢)

http://wx.img.pp.cc/20130815/s_b33e1a4a443f9af11f3a496c689273fa.jpg
文章摘自《数字商业时代》2013年8月刊
7月中旬,山东一企业将《弟子规》引入新员工培训,近400位天南海北来的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没听说过《弟子规》为何物,每日晨读10分钟,一周后,居然有30位学生可以熟练背诵。分享学习心得时,好多孩子哭着说自己对爹妈的关心太不够……
小小一本《弟子规》能教育员工靠谱,而且员工还乐意接受?
是的。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人都有这理念,根植于基因血脉之中,只是我们过去没有发掘而已。
说到时弊种种,皆痛心疾首,只是,似乎每个人都在谴责其他人,同时被其他人所诟病。为什么大家都不平衡?
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是公平。绝对平均就公平么?不可能也不见得。和,是和谐,人人都完全一样就和谐么?不可能更不见得。安,是心态平和。什么情况下才能大家心安?成语说“心安理得”,即理得,则心安。
如何才“理得”?就是大家形成共识,都认同一种道理。
什么是共识的道理?——德。
http://wx.img.pp.cc/20130815/s_ed7ecc52da8c11f3196e8e6b0ac0794d.jpg
德,是价值观共识,在西方语言体系中叫做普世价值观。当今中国社会,多的是功利主义泛滥,缺的是“德”这种共识。随便问问周围的人,谁不痛恨缺德呢?那么,谁愿意自己缺德呢?谁不愿意缺德有人管呢?
有此共识,就是问题解决之始。
价值观,靠教而化之,须如春风化雨,浸润人之心田。以孝为文而推行之,就是“教”。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影响深厚,受外来文化冲击最少。即便是80、90后们在网上反对这个、鄙视那个,也都十分认可“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敬父母,则对领导和组织也忠诚。一个人如果连爹妈都不管,也绝不会是个称职尽责的人。推行孝道,可一举解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问题。因为孝意味着无限责任:谁生养了你,你要对他负责到底。你生养了谁,你还是要对他负责到底。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其目的就是让人们承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心,还有比“负责到底”更强的么?反过来讲,一个人若能承担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无限责任,在社会上、职场上,也绝不可能是个没谱的人。
http://wx.img.pp.cc/20130815/s_3410bd87cc2bc958163f3b996ee2e509.jpg
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华尔街那种职业经理人模式的企业受到冲击最大,而家族企业受冲击最小。因为家族企业的管理者更在乎企业的长治久安而非短期利润。道理很简单:妈和保姆,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责任心?
重视孝道的组织和企业,这两年已经越来越多。北大自主招生要看孝,山西河津、山东济宁公务员升迁要看孝,著名火锅企业海底捞也开始给老员工设置孝奖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人固其本,企业固其本,组织固其本,民族固其本,犹树之根基,根扎得牢、扎得正,则自然挺立,茁壮成长。
近年来,我们在很多企业做过尝试:招聘员工时,如果能熟背《弟子规》,不用其他考试了,立即签约。新员工培训期间乐意背诵《弟子规》而且有真情感悟的,立即签约。这样的人,忠诚度一定高。忠诚和能力哪个重要?您不傻吧,有德,能力会差么?
前文所说山东那家企业,叫京博控股,在滨州市博兴县,从事多种行业,员工7000多,年销售额300多亿。“仁孝”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京博所有员工每月工资都有一部分作为“孝工资”直接发到父母手中。我说他们的凝聚力强,您可能不信,那就自己去看看嘛,別吓着你就成。
http://wx.img.pp.cc/20130815/s_64eff20f0ec3f53870fbd3de5f5dcf4a.jpg
孙虹钢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精修“国学童子功”,首创将儒家智慧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并创建了高效的管理模型,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人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程:《儒家的中正管理之道》、《弟子规与职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