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养生:阴雨绵绵话长夏(秦鸿亮)

(2013-07-26 11:28:12)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http://wx.img.pp.cc/20130725/s_7412ae509e4b21a32ac0e7557aeec156.jpg

时值长夏,湿大又炎热。今年的夏季与往年相比,最突出的是雨水多。也好,雨水多也给炎热的长夏降了温。但是,在降温的同时也给环境空间增加了绝对的湿气,特别是在城里生活的人们,就更加感觉空气湿度大,全身整天都湿乎乎、粘粘的,心情也烦躁了不少。饭吃不下,觉睡不好,连续上班带来的烦闷与疲劳让人精疲力尽、腰背酸痛。什么腰肌劳损、颈椎肌肉疲劳、头晕目眩、胸闷不舒、视物昏花、脑供血不足等等,一大堆的亚健康症状摆脱不掉。电脑、电视里天天在讲养生、保健,在这样的天气环境里我们应该怎么养生?如何保健?

http://wx.img.pp.cc/20130725/s_2b0ec0a3778c53da97907a91ca7305cb.jpg

还是从长夏说起吧,长夏在中医里是主湿气的,与人体五脏对应的是脾脏。这个季节由于天气炎热,温度高,地气稍有蒸发,再遇寒流就会阴云一片,甚或下上一阵雨,给炎热的大地再次蒸发的机会,使空气湿度黏度再度增加,一来二去就阴雨绵绵了,会使人们整个长夏都不得好受,倍感潮湿带来的煎熬,再加上湿气入脾会导致脾的清阳不升而胃气也不降,脾胃虚弱的人就会发生胃腹胀满,不思饮食,有的发生中暑或泄泻等症状。平时,久坐工作者颈肩腰背肌肉沉重无力,在空调屋子里就会有怕凉或冒凉气的感觉。前者是湿气困脾,清阳不升所致;后者是肌肉疲劳,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又,前者多因空气的潮湿,加上身体脾虚所引起;而后者则是因身体肌肉的疲劳,遇见了空气的寒湿所致。不论怎样都有湿气掺杂于里,主要是季节的关系影响的。《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值长夏,怎样才养阳呢?有人讲夏天天气热,寻求点冷饮、凉风对抗一下就是养阳了,这有点儿说不通。如果用冷对抗热就是养阳的话,我们在频繁使用空调的夏天,尤其是长夏季节里,湿病或颈肩肌肉病应该相对减少才对。可是,恰恰与其相反,在这样的季节,这种病反而只增不减,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内经》的春夏养阳的理论错了,还是我们理解错了呢?

http://wx.img.pp.cc/20130722/s_2c71494f879bbc44880a41811438ad11.jpg

通过发病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是我们理解出错了。“春夏养阳”就是在春天夏天里,让阳气尽得发挥,让体内的浊气通过夏天的阳热尽情发泄出来。所以,夏天里热一热是有好处的,它能使身体肌肉循环差的地方加快血液循环,使不通的经络得以正常畅通。中医有“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夏天适当忍受点儿炎热,使经络畅通,不就是养了阳气吗?经络通了,抗寒能力强了,抗病能力也强了,即中医所说的“正气”增强了。那么湿气呢?湿气也无法侵入人体了,是因为机体的阳气充满身体,邪气无法入内,也就是《内经》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在阴雨绵绵的长夏,我们首先要注意保住我们的脾胃,不可过分食饮冰冻食品或冷饮;其次要保持适当的排汗,不可过度追求冷风、冷气、冷水寒凉的环境,以利于阳气的生长;再者,要多食当令瓜果、蔬菜,也是养生健体的最佳保健品。但是由于炎热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防暑,可用赤小豆150克,绿豆150克,中药香薷30克,厚朴10克一起煮水凉服,具有防暑降暑、清火除湿的效果。晚上,可以和朋友们聚集起来唱唱歌、跳跳舞,尽情地欢乐一下,使我们愉快地度过长夏。

 

中医养生:阴雨绵绵话长夏(秦鸿亮) ——医家学者秦鸿亮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