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人有三宝——养神更需脾胃强(周军)

养生理论中,“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这是基本概念。“神”包括了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就如《金匮要略》在疾病的预防中强调脾胃的作用,精气神要充盈,只有脾胃强才是根本,也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认为脾气健旺是人体抗病的基础。
可当下之人就如黄帝内经里说的一样,形寒饮冷,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我们应该如何顺应这个长夏来养脾胃呢?
http://wx.img.pp.cc/20130719/s_73f97254c8fbcc19e9c7318978845ec2.jpg
其一,未病须防损伤。脾主运化水谷,其损伤多由饮食不当所致,说明食饮的调摄是保持脾旺的重要措施。
其二,既病宜防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已病防变的预防措施,强调在疾病可能传变的途径中调补强脾胃的重要性。
这次给大家分享几个收集的简单易学方法来升阳健脾。
3、敲打带脉和胆经。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敲拍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http://wx.img.pp.cc/20130719/s_66bde7e4e10546f1b40df6ac645e4562.jpg
4、早晨爬山,锻炼脾和胃。《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穀”,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更重要的是爬山的时候后脚跟离地爬,因为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
养神更需脾胃强,管好自已的脾胃,才能掌控自已的健康,克服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遵循自然规律养护阳气,神重在养,养重在坚持。
http://wx.img.pp.cc/20130719/s_c4607b9fb8ffff46c47bb32a5cd12fe0.jpg
周军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深入研究中国易学精髓《金篆玉函》的摸骨术。指导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与心灵完满,在准确判断病之所在的同时,帮助受众具备自我保健的基本能力。常年在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财经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学府授课。
主讲课题:《中医五行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