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夏九炎天话胃肠(秦鸿亮)

http://wx.img.pp.cc/20130712/s_e35880572593783fab4166c4eb47547c.jpg
时值夏九炎天,我们不得不说说我们的胃肠。夏九炎天,有些人听起来感到陌生,只知道数九寒天,不知道还有夏九炎天。其实,炎热的夏天也是数九,即夏天的九九暑天。有夏九九歌词,可辨每九天的热度情况: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离手;
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
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
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
在这夏九炎天里,人们为了避暑降温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制造出各种制冷机器、冷饮、冰块、空调衣服等应有尽有。万物皆有阴阳,有其利必有其弊,人们最难克服的就是自己的贪图享乐。往往在这暑热天里,都过度地追求凉爽;吃冰、饮冰、冷风空调昼夜不休。可是,身子是降温了,肠胃就不那么乐观了。
http://wx.img.pp.cc/20130712/s_70e6f819c9951c2b1ff52d774d7d4c41.jpg
我从中医的角度,首先介绍一下胃、肠:
胃和肠相连接,肠又可分为小肠和大肠。大肠下口与肛门相连,胃的上口与食道相连,而食道连于口腔。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分。胃的上部叫上脘,包括贲门;中部即是中脘,就是胃体;下部称为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受纳与腐熟所吃进的饮食水谷物,胃的特性是以降为和。饮食容纳于胃,经过胃的消化形成食糜,所以胃又有“太仓”和“水谷之海”之称。饮食入胃后,经过胃的腐熟和蠕动使食物降下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如果此时胃失通降不仅会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进一步还可能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
小肠上口在幽门处与胃相连,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相接,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胃转过来的食糜,将其分为有用的精微部分和食物残渣,精微部分进行吸收并同时吸收大量的水分,再把食物残渣输送给大肠。可见,小肠具有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在水谷化为精微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也是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表现。故,如果小肠的功能失调,不但可引起浊气在上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便秘之症,还可以引起清气在下的便溏、泄泻、慢性肠炎之症。
大肠居于腹中,上接小肠于阑门处,其处,有阑尾与盲肠,距女性右侧附件很近。大肠下口紧接肛门,与肺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传化糟粕。大肠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并将其中的水分再进一步吸收,形成一定形状的大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内经》说其“传导出焉”,即是将糟粕化为大便。大肠的传导作用是胃降浊功能的延伸,同时也和肺的肃降有关,与肾的气化功能亦有关系,所以又有“肾主二便”的说法。
http://wx.img.pp.cc/20130712/s_00725c6bcc93858e360857dc87d0f332.jpg
综其述,胃肠一旦受寒就会导致很多病变,影响水谷化生精血,同时还会影响传导、受纳、腐熟、排便功能。所以在盛夏炎热的酷暑九天里,切记不可贪凉。这也是《内经》所强调的“春夏养阳”的道理所在。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防止“胃肠感冒”,即腹泻,胃胀,发热等症状。
介绍几个家庭小药:人丹、薄荷片、拜阿司匹林、藿香正气水或胶囊、盐酸黄连素、氟哌酸、生姜。
当你发生暑热感冒时,如头痛、发热、咽痛、全身不适,你可用人丹8粒,拜阿司匹林1片,薄荷片4片同时口服,3—4次就可缓解治愈。
如果发生肠炎腹泻,可用盐酸黄连素0.4—0.6克,氟哌酸0.8克口服3—4次即可解决问题。
如果发生肠胃感冒,藿香正气就一定派上用场了。
那么,生姜并不是多余的,在服用以上配药时,可一定要姜汤送服啊!既止吐又止腹痛,还可以解热,祛暑湿,又有温中驱寒的作用。
http://wx.img.pp.cc/20130712/s_575eedc33aa51b97b433b086c693280f.jpg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