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脾主统血(秦鸿亮)

http://wx.img.pp.cc/20130620/s_c28c298d9ceeb13ef86f6fd765d9ddf6.jpg
脾主统血,统摄、控制、意思;即是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难经》说:“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字就是包裹血液的意思,使血液不容易外漏。脾的统血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其健运功能强健,气血就会充盈旺盛;而气的固摄作用比较健全,血液在运行过程中就不会外逸,也就不会发生溢血出血现象;反之,脾的功能减退,运化失司,即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虚统摄作用降低就会发生溢血出血现象。如临床上所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便血、尿血,妇女月经期较长淋漓不止,漏血或血崩等脾虚不统血的症状或疾病,都属于脾的功能减退出血。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习惯上,故脾虚出血多见下部,如下肢紫癜、便血、尿血或崩漏为主。但有时也见于其他部位,如牙龈出血。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甚至面色皓白,唇舌淡白,脉虚软无力,便血血色发淡;脾阳虚弱主要表现在温煦不足,热量不够,主要表现在胃腹冷或胀痛,稍受寒凉或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或见尿血等症状。可以口服补中益气丸或附子理中丸加减,便血加阿胶、伏龙肝;尿血可合导赤散;下肢紫癜补中益气丸加大枣、阿胶、牡丹皮。
简易方:
1.白茅花一把烧灰存性,黄芪,红糖各一两,口服,连续一周。可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
2.大便下血,短气懒言、乏力者;阿胶、黄芩炭、生地炭、炒白术、灶心土各一两煮水服,或赤小豆、炒白术各一两煮水服。
3.小便出血伴气虚弱者,淡竹叶一把,白茅根一把,木通二钱,甘草一钱,加补中益气丸服即可。
4.以上诸症可加足三里,三阴交针灸或按压可增加疗效。
http://wx.img.pp.cc/20130620/s_522280fbc22d88d637993fa3c3742e33.jpg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