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哲理:赵武灵王到此一游(黄晓雷)

关于“到此一游”,现在人声鼎沸。估计只要上网的地球人,都知道以后打死也不能再刻字了。
不少网友在探讨此劣根性时,追昔溯古。认为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孙悟空:在如来的手心里,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一泡尿,一个“到此一游”;认为最早干这事的是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题诗留名,附庸风雅。
但其实比曹操还早的“到此一游”记载在《韩非子》一书中,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两则记录:
1:赵武灵王命令工匠用钩梯攀登播吾山,在山上刻上脚印,宽三尺,长五尺,并刻上字说:“主父曾在此游玩。”
附原文: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
2:秦昭王命令工匠用钩梯登上华山,用松柏的心做成一副棋,骰子长八尺,棋子长八寸,并刻上字说;“昭王曾在这里和天神下过棋。”
附原文: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
赵武灵王和秦昭王,都是在战国时,赫赫有名、大有作为的君王。比如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变法改制,惩贪除恶,把当时的赵国一把提升为强国。而秦昭王,又叫秦昭襄王,在位期间发动过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成语便由长平之战而来。
但“到此一游”的行为却不怎么高明。韩非子记录这两个则史料,就是在揭露当时的不少诸侯王,沽名钓誉,装神弄鬼,用这种方法,把自己伪装成高深莫测,比万众都强的能人、神人,用以强化民众心目中君主神圣地位和威信。
古代君王这么干有其目的性,但今人如此,只能是自取其辱,此道可以休矣。
时近端午小长假,再接连暑期旅游旺季,一些为人不齿的旅游恶习,还是忍着点吧。
http://wx.img.pp.cc/20130609/s_eb7f8a41024660908fc9d72bff6a511a.jpg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