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评时事:法家思维处理“诈弹”(黄晓雷)

(2013-05-22 09:18:08)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http://wx.img.pp.cc/20130521/s_05d084a14e3b469e53d47c21caa27c21.jpg

近日多地国内航班收威胁信息被迫返航,而且创下世界之最。15日深航的5架航班同时电话威胁创世界之最,而事隔两天17日,又有11个航班受威胁返航或者备降再次刷新世界记录

电话威胁信息给航空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随便一架飞机返航或者备降一次,费用都在100万元以上,所有乘客都需要临时改变行动计划,造成的个人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同时这样也会给所有人造成心理阴影,对于日后选择航空出行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航空业的发展。

但按中国现有的适用法律,尽管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和社会影响,最高只能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各界人士大呼惩罚太轻。

韩非子曾说过:“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译文:圣人治理民众,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并不放纵民众欲望;他只希望有利于民众罢了。所以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的时候,他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一国之民,各种各样,有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也有心理阴暗,与人为恶的。不严厉处罚那些与人为恶,专门伤害其他人的恶人,就是对所有民众的伤害。

就拿此事为例,如果处罚太轻,犯罪成本太低,则必将出现更多的类似事件,给更多民众和企业带来更大伤害。在国际上,此类行为无一不是严惩不贷。比如在美国纽约州,这样的行为,就要处以20年以上监禁,罚金20万美元起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而中国这次事件,如果判罚过轻,必然会导致纵容类似行为的后果影响。

http://wx.img.pp.cc/20130521/s_4b072123b19ec75714a64dc28f98e668.jpg

同时犯罪成本低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打这种匿名威胁电话的人,总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公安机关无从追查,而此事件中,仅2小时就抓到江苏盐城犯罪嫌疑人,深航案也于第二日抓获犯罪嫌疑人,这才是媒体和官方应该大力宣传和报道的地方。其目的就是警告所有有侥幸心理的人,追索不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关于国内航班收威胁信息被迫返航这件事,如果重罚,并能做到没有漏网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处置得当,圆满解决。但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方面,被大多数人所忽视。

为什么全世界的民航在接到类似威胁恐怖信息后,都是“无当有”来处理呢?尽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民航接到的威胁信息,事后全部证实是虚假消息。就是因为,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个危害可就太大了。

现在此事已成焦点,所有人都知道这种电话不能随便打,打了后果很严重,那么万一有人真的知晓危险信息,也会因承担严重后果不敢报警,反正不报对自己没损失,报了,要是不实,还有严重后果。这样就会客观上阻碍了获得真正危险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在世界范围内,以飞机为攻击目标的恐怖行为,屡见不鲜。普通民众能看到的焦点事件,极少数恐怖分子也能看到。如果阻塞了言路,也是在客观助长了恐怖分子。

正确应对这方面因素的方法是:立即大力正面报道我国在制止和挫败各种恐怖事件的客观工作成绩,几乎绝大部分的恐怖事件都瓦解在萌芽状态,这一事实足以震慑任何想借机趁乱搞真恐怖事件的坏分子。同时也要大力宣传真正为警方提供信息线索的人或事,从正面鼓励和宣传真正信息提供者。

在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里,经常会有类似含义的事件发生,比如两个人竞争提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给竞争对手来个虚假检举信,对人或事,造谣中伤,一封检举信察个一年半载,等确定查无此事,也什么都耽误了。

对于这样的事,借鉴法家思维处理航空虚假信息的套路:

1:对查出来造谣中伤者严惩不贷。

2:对造谣中伤者是谁,一定追查到底。

3:对于真正举报者,鼓励表扬。

处理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必须同时做,才能达到圆满、消除所有负面影响的效果。

http://wx.img.pp.cc/20130521/s_ee19e0650cfdf54e09925f4852043e65.jpg  —法家学者黄晓雷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