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春天话肝(2)—— 肝主藏血(秦鸿亮)

前面咱们谈论了肝主疏泄,是指肝对气疏导调节作用。接下来咱们再看看肝的第二大功能,就是肝对血液方面的影响,即是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功能可从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治出血三个方面来论及:
(1)贮藏血液:肝有“血海”之称谓,肝之余气生成胆汁并分泌胆汁。胆汁是用来分解食物之中的油脂类物质,利于身体吸收消化。而且肝能产生许多解毒酶和消化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并清解体内吸收或代谢的毒素,以保持血液无毒对身体脏腑、组织的无害作用,所以它又可称为是解毒消毒器之一,西医称它为“消化腺”。
肝藏血是把毒物清解干净并达到量的累积、贮存。肝只有藏一定量无毒之血,才可保持肝体本身充盈,柔和条达,以便涵养肝气(阳),防止肝气升动太过,抑制肝阳亢逆,保证肝气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如果肝藏血不足,肝血虚亏,就会发生因失肝血濡养而两目干涩,视力减弱,视物昏花甚至夜盲;筋因失去血液的濡养而发生抽筋、挛急、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女子则有月经量少、甚或闭经。又或肝阴血不足,肝气肝阳无依而升动,故而头目眩晕(有空痛感)、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状。
(2)调节血量:机体组织器官用血量是不均匀的,而肝具有根据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部分用血需求,来调节分布血液量。比如说人在睡眠时,情感相对稳定,血液的需求就少,大部分血液就贮而不动;所以,“人静则血归于肝”。人体运动、情志活动、情绪激动时,各部分血液需求量就会增加,此时,肝就将所贮存的血,输布到机体所需的部位,为它们提供充足的能量供给。故有,“人动则血运于经”,“肝受血而能视”之说。
(3)防治出血:肝气充足,因气具有固摄的作用,所以能固摄血液而不溢于脉外。如果肝气虚少则不藏血,固摄不住血液,就可见吐血、咳血、衄血的症状,女子月经量过多、血崩等症状。
我们明确了肝对血液影响,知道了肝的主藏血、主疏泄的性质后,对我们如何养肝、为什么养护肝具有特别大的意义。这些只是肝在内部的影响症状的表现,那么,肝与肢体、情志、五官九窍、以及四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敬请继续关注下期,春天话肝(3)。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