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哲理:雕刻的绝招(黄晓雷)

近代弘一法师李叔同曾有名句:“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做人做事留余地,即便是劝善也不要太过苛责。这句话多被人用做为人处世的警句名言。
《韩非子》中也曾记录过一个叫桓赫的人,是个雕刻大师,他在总结自己的雕刻心得时,是这样说的:“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用今天的话讲:雕刻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刻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修小,小了就不能修大;眼睛小了可以修大,大了就不能修小。
韩非子引为共鸣:“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办事也是这样:做那种日后还能补救的事,办起来就很少会失败了。
虽然一个是佛学大师,一个是雕塑大家,一个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先秦圣哲,但他们的感悟是一样的。
很多人总爱把任何事,包括自己的人生,都规划得精细严密,但须知世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沿着固定的轨迹,固定的方向一直发展下去直到极端。总会有变。但怎么变,什么时候变,谁也说不清,不过变是一定的,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做成事,少受挫折,就要能容下这个变。做规划虽然要未雨绸缪,务求多算,但在此基础上也要以宽待变,尽量做“为其后可复”的事,这样才能做到为事寡败,为人和谐,人生顺遂。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