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顺时、顺志而为,适时而“顺养”(秦鸿亮)

http://wx.img.pp.cc/20130124/s_997776c9c9479267744b5ceaff622970.jpg
近来,感冒盛行于世,医院人满为患。特别是小孩和老人,身体虚弱者甚至并发了肺炎、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情况十分严重。基本上症状相似,都以发热、咽干、舌燥、咽痛、头晕头痛、干咳为主,病程较长,易反复为主要症状;并且,能引发很多老年痼有病症,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对此,我们应如何防御呢?
在这里我们首先谈谈养生。我们中医在这方面是具有绝对的优势,大家知道,中医治疗的基本特点是防病重于治病,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整体治疗。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提出“顺养”,所谓“顺”,既“顺其志”“顺其时”,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四候,喜怒哀乐四志等皆天人合一,不可违背,不可逆天道而行之。平其性情,养其正气,顺应天时之变,适从四季寒热温凉之往来,寒而加衣,热而减服,再加上合适的锻炼,以保正气存于体内,病焉从来。
http://wx.img.pp.cc/20130124/s_4d9230ea7229698b0972ad6efe1e2f1b.JPG
《内经》说:“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也是“顺养”,对顺志顺情的阐述;对于临病人“所便”,就是调解身体的不适;又说“夫人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洩;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是告诉我们胃肠受热或受寒的所便,是说消瘅病(消失过快易饥饿的一种病)是由于肠胃中热引起的,治疗就用寒性来平之,肠胃中寒引起的疾病自然用热性之物来治疗。胃中热则容易消食快,能导致饥饿感心里悬慌,胃部发热;肠中热就会大便呈希糜黄色样,肚脐以下小腹发凉。胃中受寒就会发生胃腹胀满闷不舒,肠中受寒就发生肠鸣腹泻夹有未消化的食物;若胃中热,肠受寒,就病饥饿感且小腹痛。
转过来再看这次流行性感冒,多有寒气所化,寒气入肺使肺气不得宣发,郁而为热,熏蒸咽喉;故而,发热、咽痛、干咳甚则影响气管和肺或引发它病;最主要的是此次感冒呈瘟病性质,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实,它是夹有“戾气”,按运气原理不应该有这种恶气发生,它是人为造成的。
大家还记得去年日本大地震吧,有关核电站泄漏之事,是核辐射对大气的污染造成的,它致使细菌、病毒变异,感染人后急具传然性;中医称之为戾气。其实,在日本地震一周左右,我们就已经发生过一次类似的感冒,接着三至四周的样子,又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同类感冒;后来症状逐渐减轻直到现在。这种感冒症状还会间断出现两年左右,随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减轻。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必须平时多锻炼身体,“顺志”、“顺时”而为之,即所谓的“顺养”。别逆天而行,不逆势而行,注意保暖,多守元气,多保正气,以达“阴平阳秘”,“病安从来”。
兹此次感冒荐意可用:
清咽利隔冲剂或胶囊、清瘟解毒丸、藿香正气散
体质弱者可加四君子或六君子丸,咽痛甚者含碘喉片,发热高者加服退烧药,多饮温热开水。很快即可控制症状。
http://wx.img.pp.cc/20130124/s_1164783343081e4ecc51c7a2df28aaa3.jpg— 医家学者秦鸿亮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