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进补的好季节,吃什么好呢?如何吃才对呢?许多人不知所措,不如咱们好好看看《内经》: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令人愌心。
酸入于胃,因酸味性涩,涩以收引,上中二焦之气不能出入,酸气不出则留于胃中,胃中就温和,则下注于膀胱,膀胱胞壁薄而软弱,受到酸的刺激就卷缩,即约而不通,不能排尿,发生癃闭之病。阴部是筋积聚的地方,所以酸入胃而赱筋。
咸入于胃,它的气走中焦,注流于脉内,脉内是血气行走的地方,我们知道血于咸在一起就会凝结,凝胃津液流入脉中,则胃中干竭缺津,缺少津液后咽道干焦,所以就舌干咽燥而容易渴。血脉是中焦气血所通行的道路,所以说咸入脉而走血。
辛入于胃,辛具散发外越之性它的气走上焦胸中,而胸中是宗气所聚地方,宗气入心行走于脉中的叫营气,行走于脉外的叫卫气,辛辣之气熏刺于此,营卫气不断的受其干扰,长久留在这里所以能使心血不足。所以辛与营卫气同行,辛入胃则汗就出,汗又是心之液,更令心气洞空而虚了。
苦入胃,最不好受,所有的五谷之气都比不了苦味,苦味重着入走于胃的下部即下焦,能使下焦所有的通道闭塞不通,往下不行则逆而向上,所以呕逆。下焦者肾所主,肾主骨,牙齿是骨之余,所以苦气入于骨,入于下而又呕出牙齿必黧黑而稀疏,更说明是苦走骨了。
甘即使淡、香、甜的味道,它的气比较弱小而少,虽然上浮而不能上达于上焦,只能和水谷留在胃中,因为它轻柔濡润,胃遇柔则缓迟,迟缓如虫子行动慢而迟,则使心情缓松而散,心是肌肉组成,此时其它肌肉也松软无拘。所以说甘气外通于肉,故有甘走肉之说。



由此可见,不管你吃什么,不要太过,过则伤;不论你补什么,也不要太过,过则胜,胜则病(不正常)。养生进补,虽说冬季是补肾的好季节,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去补,不可盲目去补,盲目补身体就会补出问题;想吃什么或该吃什么也不要太过,太过身体就会吃出相应的病症。
茶、酒、饭、菜、衣、食、住、行。。。。。。酌情而用,绝不可太过,享用太过轻则伤体,重则送命矣!
—医家学者秦鸿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