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屌丝看西游之孙悟空(八)

(2014-11-03 20:47:50)
分类: 小说影视、神话故事

                                                           二心生两猿

  悟空和师父唐僧第三次交恶,还是因为杀人。如果三打白骨精冤枉了他,这次还真没冤枉他。按照师父的说法,他们不过是一些拦路抢劫的歹徒,纵然抢劫有罪,忤逆不孝不对,也应该交由官府去处理,去治他们的罪,悟空有什么资格要了他们的性命啊!师父的说法是对的,纵然是正义在手,但也不能用正义代替法律,如果谁认为正义了,就可以杀人,岂不是天下大乱了。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绝不能容忍,取经事小,公理事大。所以师父铁了心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坚决驱逐悟空,任凭他如何求情,都无动于衷。

  悟空离开了取经队伍,内心很矛盾,既愤愤不平,又心有不甘,于是闹出了一场真假悟空的闹剧。两个悟空,真假莫辨,一个悟空跑到观音菩萨那里去诉苦,发牢骚,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另一个悟空,很不服气,回到花果山,重新组建队伍,打算自己去取经。悟空有这种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凭他的本事,自己去西天取经,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翻几个跟头就到了西天,何苦像唐僧那样,用双脚丈量大地,一步一步向前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走到。

  “这个呆板迂腐的师父一点情面不讲,一点感情没有,我悟空一路降妖除怪,化斋讨饭,历尽艰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就是打死了几个危害人间的歹徒,而且那些歹徒还是些忤逆不孝之子,我这是为民除害,何必那么绝情地把我赶出来?你无情,就别怪我无义,离开你唐三藏,我悟空照样能去西天取经。”这样一想,心高气傲的悟空立刻拔根毫毛,变出了唐僧、八戒、沙僧和白龙马,重新组建西游取经五人组。当然,在这个新团队里,他悟空是老大,没有人再给他念紧箍咒让他头疼了。

       既然有了两个悟空,自然带来一个无比棘手的问题,没有人能辨别出真假来,搞不清哪个是真悟空,哪个是假悟空。也就是说,没有人能搞懂悟空的真实想法,到底是真想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还是自己另立门户去取经。

  辨别悟空的真心,可难坏了众人,八戒沙僧辨不出来,唐僧念紧箍咒辨不出来,玉帝辨不出来,阎王爷辨不出来,就连亲手道演他们组建团队,安排他们西天取经的观音菩萨也眼花缭乱,辨别不出真伪来了。最后只好来到如来佛祖那里,请他来做终审裁定。

  这么一个精彩故事,寓意却再简单明了不过了。中国人信奉道教阴阳学说,为人处世历来讲究阴阳互生,有阴有阳,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向来都是两码事,嘴上表现一心为公,肚子里却一直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悟空当然也是如此,他嘴上向菩萨诉着苦,申辩着自己的委屈和忠心,内心却愤愤不平,很不服气,相信自己一人同样能够成功。这种心态和想法,别人自然摸不着猜不透。最后,也只有如来佛祖看穿了他的心思。无奈之下,悟空只好亲手打死了另一个悟空,即是自己放弃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悟空杀死劫匪,不过是除暴安良的少年英雄情怀的表现。在老年的唐僧看来,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是一个人年老后对青少年时期鲁莽行为的追悔,但这种追悔也是矛盾重重。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少年血气方刚,疾恶如仇,有点过激行为再自然不过了。可是有时候这种过激行为,可能会改变一生的命运,这种改变,年少时还会认为没什么,等到老了,就会后悔莫及。

  真假悟空这场戏中最有意思的是,假悟空为了夺取师父的包裹,曾经把师父打昏在地,让他失去一段记忆。关于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会不解,既然悟空代表的是一个人少年儿童时期,唐僧是一个人的老年光景,那少年的悟空怎么会打晕自己的老年呢?难道他有高科技的时光穿梭机吗?这一点也不奇怪,人到老年,少年心性依然存在,这种少年心性与老年的思维想法,有冲突和斗争也是必然的。假悟空打晕了唐僧,恰好说明,少年的心性曾经占据上风,令老年的想法瞬间折服,只不过很短暂而已。

  两个悟空之所以斗得你死我活,难分胜负,说明人的私心和公心,都很强烈,一时间难分高下。克服私心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巨大的毅力和外界强大的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