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研究笔记

标签:
股票 |
分类: 研究笔记 |
作者:黄天天
--------------------
比亚迪是我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加汽车电子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
-
1.
经历三年调整期过后,比亚迪2013年业绩实现复苏。201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净利润实现4.65亿元,同比飙升2127.4%,是我国整车上市车企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之一。
近几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净利润变化走势
比亚迪2013年前三季度净利飙升主要与前一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近三年前三季度中,比亚迪净利润同比连续骤降:在2010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净利润高达24.33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下降85.5%至3.53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再度下降94%,至2088万元。
-
2.
比亚迪拥有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和“二次充电电池及其他”三大业务,虽然2013年其手机业务销售稳定,太阳能业务亏损的收窄对其净利润均有影响,但其汽车业务对净利润影响因素较大。最近几年来,比亚迪汽车业务早已成为其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
近几年比亚迪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比亚迪近几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均同比下滑。2009年、2010年,车市进入“井喷”期,销量飞速增长,车企纷纷扩张,以抢占更多市场。比亚迪也不例外,不过,其过度扩张却引发了不小的弊端。在2010年,比亚迪过度扩张的弊端被其销量的大幅增长所掩盖,然而,在车市步入低速增长的2011年,该弊端尽显。该年,比亚迪经销商出现大面积退网,导致比亚迪前三季度汽车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下滑15.5%至32.64万辆),企业整体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均下降。
近几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变化走势
2012年,国内车市整体延续了低速增长走势,比亚迪在新车尚未完全推出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汽车销量继续下滑(下滑6.9%至30.39万辆),因此,其企业净利润整体也再度延续大跌走势。
而在2013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37.14万辆,销量不仅实现22.2%的大幅增长,增速也快于乘用车市场平均水平(17.3%)。其汽车业务销量的走好,除了主要与车市整体回暖以外,还主要与其新产品的推出有关。
比亚迪主力车型中,新车速锐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9.10万辆,是带动其整体销量增长的主力,同时该车也已是比亚迪最为畅销的车型。L3、F0等车提供的增量也较大,而F3、G6等主力车型销量大幅下跌。
-
3.
混合动力技术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出身技术,非常实用主义,什么能多快好省的达到目的就用什么。这种精神让比亚迪能够低成本的生产锂电池,成为电池行业巨头。比亚迪的这些特质同样体现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上。比亚迪卖车,也卖电池,做插电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比亚迪有着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
(一)F3DM和秦
F3DM是比亚迪的第一代混合动力汽车,在F3DM上,用共轴的结构模式绕开了丰田的混动动力分配机构的专利。
丰田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很早,发展出一套采用行星齿轮动力分配机构的混合动力模式。这套模式包含两个电机、一个发动机,一个行星齿轮动力分配机构,而核心是这个行星齿轮动力分配机构,可以巧妙的让三者构成并联——发动机和电机一起驱动车辆,或者串联模式——发动机发电,一个电机充当发电机,另外一个充当电动机驱动车辆。而这个动力分配机构是有专利的。
丰田混合动力结构
比亚迪F3DM没有动力分配机构,只有简单的几个离合器,两个电机和1.0升的发动机在一个轴上。这个轴通过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轮。
F3DM混动结构
需要全功率并联,发动机与两个电机锁定结合,一起驱动车辆;需要串联,发动机和一个电机锁定组成发电机,另外一个电机和车轮锁定,变成纯电力驱动。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串联、并联结合的目的,也绕开了丰田的专利。
在开发F3DM的时候,比亚迪的汽车制造水平还很低。仿造丰田的1.0发动机,用丰田花莲的底盘,但却仿造不了丰田的变速箱。所以F3DM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但是,经历了F3DM的研发,比亚迪才知道,做混动汽车,要有合理的电池布置方式,要解决电池的安全和散热问题,要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油电两种模式的切换。并且,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才有了秦。
秦,在结构上比F3DM简单,只使用了一个电机,再加上逆向成功的大众双离合变速箱、在电池和电机性能上的进步,让秦的性能表现比F3DM上了一个大台阶。
秦最大的一个闪光点,是用软件解决了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协调问题。通过传感器感知动力和负载情况,控制电动机转速转矩、发动机气门、变速箱换档。让驾驶者只需要调整几种模式就可以平顺的获得动力。
秦的混动结构
在工程上实现发动机和电动机无缝链接,平稳工作非常困难,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成功以后价值高得不可估量。秦的出现预示着中国企业通过电机和软件,可以彻底解决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落后的现状,从而在动力技术上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只要在秦的实际销售中不断解决消费者遇到的实际问题,调试完善,中国汽车企业的动力瓶颈就解决了。
(二)绿混与唐
秦的技术,被应用于低端,这就是比亚迪的绿混。绿混其实是一种轻混,结构和秦类似,只是换小电机,小电池。最大的优点是便宜省油。尤其是市区拥堵道路。发动机长时间低效工作,频繁启动。而加一个小电机带小容量的电池就可以节省下这些油耗。王传福说只要加5000元成本。节约1-2升油耗,增加几十匹额外的动力,性价比非常高。
秦的混合动力虽然性能出色,但是油电模式下的节油效果并不好。其实性能也因为前驱车的极限(汽车起步四轮驱动最快,因为重心后移的原因,后轮驱动也比前轮驱动快),做不到更好。
三款双模车工作原理
所以比亚迪规划了更高级的混合动力——唐。唐类似于保时捷918的混合动力方式,在秦的基础上,后轮加了一个电机,组成前后混合动力模式。这样起步可以四轮驱动,不是5.9秒,而是4.9秒、3.9秒,起步可以秒杀超跑的。
同时,后轮电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辆,而前轮发动机和电机只发电不驱动车轮,发动机可以永远在最佳转速低速工作。整车即使在油电模式下也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和舒适性。
电动车技术
(一)E6和K9
E6是比亚迪的电动车,K9是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E6开发的时间比较早,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出租车的试验。E6从技术上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地方,但是广泛的试验,千万公里、上亿公里的积累(E6出租车深圳总里程已经接近1.4亿公里),让比亚迪电动车技术的成熟程度有了很大提升。
E6和K9
K9对于比亚迪也有很大的意义,K9是使用了铝合金车身,空气弹簧的高档客车,虽然是客车但是这些高档配件的使用给了比亚迪下一步制造高端汽车的经验。
而且K9是前后两个电机,这两个电机如何同步协调,对电控是一个考验。比亚迪把K9卖到世界各地,这也给比亚迪下一步制造高端汽车的计划打下了基础。
(二)电动超跑E9
严格来说,E9不能算比亚迪的正式产品线。只是一个探索,但是这个探索的意义非凡。
E9是四轮四个电机独立驱动,使用高速大功率重量比的大马力电机。这种结构类似奥迪R8 e-tron最初的版本,四个轮子扭矩、转速独立控制,可以有非常好的操控性,对电控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比亚迪能过了这一关,超越法拉利、兰博基尼不是神话。
电子技术
比亚迪除了汽车电池、还是世界知名的电子产品代工厂。这些积累对于比亚迪汽车来说,就是丰富的电子配置的来源。在2013年上市的思锐上,搭配有转向大灯、夜视系统、360°全景影响以及手机实现的远程控制甚至遥控驾驶。作为一辆入门级的中级车,能够搭载比肩豪车的科技配置,是非常少见的。这也能够说明比亚迪在电子技术上的确有自己的优势。
此外,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奔驰宝马,大多数电子设备是由供应商提供的,比亚迪的“自产自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比亚迪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车型搭载的电子配置进行更自由的整合,达到整体很高的水平。
(一)汽车安全电子
比亚迪的汽车安全电子主要包括360度影像、疲劳告警、车灯控制和车道保持。
360°影像是在车身四周安装广角摄像头,然后通过计算把四个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组合起来,模拟从顶部俯视汽车的效果,使得整车没有盲区。在实际停车时,针对盲区部分还可以在方向盘右侧进行选择,前后左右,分别对应不同方位,更有利于新手停车。
疲劳告警是在方向盘下面安装摄像头,拍摄驾驶员的脸部,识别驾驶员的眼睛是否频繁眨眼,甚至闭眼,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提出警告。
而车道保持预警、车灯控制等技术也应用于比亚迪的多款车型上。此外,比亚迪还将娱乐系统做到了多元。除了常规的电视、电台,还有500G的硬盘存储来播放移动设备中的电影、音乐。只是,虽然设有home键,但关闭键并不好找。这给用户体验带来了困扰。
在新发布的秦上,这些电子技术也得到了继承。相比于思锐,秦的仪表盘所呈现的内容可以进行自由选择,是个进步。
比亚迪在电子电器上应用的这些技术不算复杂,实现成本也不高,但是这种成熟技术的自由组合、调试,没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功底是做不到的,而组合后的效果达到了实用目的,这是比亚迪的优势
(二)车联网技术
比亚迪的车联网项目有自己的规划,在各个厂商争论不休的时候,比亚迪选择了汽车与手机的深度整合,其车联网技术主要包括,远程检测、远程控制、远程传输。
远程检测是指比亚迪把车载电子设备直接通过无线网络与比亚迪厂商的服务器链接。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胎压、电子设备的工作状况参数,比亚迪远程就可以了解,发现异常可以即时告知车主和附近4S店,实现远程监控车辆工作状况的目的。
远程控制是车主就可以通过手机APP通过无线网络远程控制自己的汽车,实现空调、发动机、电子设备的提前开启,甚至远程无人驾驶(未开通,但理论上可实现)。
远程传输是指比亚迪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把车主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地图、周边情况、音乐、新闻远程传输到车载电脑,供用户实用。用户甚至可以远程升级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修复汽车的设计缺陷、调整汽车动力。
比亚迪的车联网相关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车载电子的功能增加了一个网络接口,通过无线网络与比亚迪厂方的服务器连接,与车主的智能手机连接,实现对车辆的检测、控制、数据传输。这些技术原理同样不复杂,但是只有同时做汽车和IT的企业才能把两者结合,比亚迪在这方面显现了作为车企的特殊性
比亚迪电动车方面技术储备充足,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池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其新车型秦、唐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
4.
如前文所述,比亚迪在技术上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也有不足。比亚迪是一个工程师文化很重的企业,但是,技术和产品不能划等号。消费者可以为技术买单的前提是技术变成消费者体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优秀,但是怎么把技术转化成消费者的体验是比亚迪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比亚迪有很多不错的技术,不仅仅是动力,车载电子方面也是比较强的。但是还缺了一份精致,在车的内饰,外观设计上比亚迪也可以去向更高的品质努力。消费品是需要审美的,一台外观漂亮的车,比一台动力出色的车更容易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比亚迪要学习的。有时候内在同质化,面子工程反而是核心竞争力,工程师文化再浓,迎合市场也是必要的,苹果公司可以为师。
第二,消费者对于车来说,首先要求不出毛病,万不得已出了毛病,要求售后服务能到位。日系车能崛起,就是靠得低故障率。而低故障率要靠管理,这是笨工夫。比亚迪在质量上是有历史包袱的,当然,进步也是明显的,比如比亚迪在三包政策出台前推出的4年10万公里超长质保,整车质量水平达到了IQS 10(两年平均少于一个故障),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改变这个印象。
第三,传统上汽车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比亚迪通过混合动力,绕开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难题,但是底盘还没有绕过去,底盘的技术积累仍然需要时间。从思锐与秦的对比体验来看,已经能够感觉到比亚迪在这方面的进步。比亚迪从前一直处在逆向研发、改进成熟车型底盘的阶段,还不具备完全自主研发车型的能力,也没有自主制造高端车型的能力,这是比亚迪的短板,亟需今后弥补。
从技术上说,比亚迪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潜力。如果比亚迪要真正转型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那么其将具有国内同行所不具备的如下优势:1.原有传统汽车产能小,生产车间规模不大,转型的历史负担小;2.电池生产方面的规模效益、学习曲线、历史经验积累及稳固的上游供应商关系;3.新能源动力技术与整车制造相结合的丰富经验;4.曾经的现金牛业务——手机电子业务将助力公司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的腾飞。
综合以上优势,我们认为,如果比亚迪能够顺利完成公司内部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而国内的诸如充电站、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能够按计划布局,那么未来新能源汽车普及之时,也将是比亚迪业绩爆发之日。
--------------------
以上文字倍霖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截至2014年3月2日,已有1296名用户订阅倍霖山观察;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公共微信,请拨冗转发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