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写作 写景状物
(2015-01-12 20:15:52)
标签:
旅游 |
分类: 中职课本语文 |
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
写景状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链接
写景状物的基本要求是:
1. 抓住景物的特征。每一种景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描写景物时要对景物的位置、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景物有两种方法:一是观察点固定不变,平视、仰视、俯视或环视不同的景物画面,这叫定点换景法;二是观察点不断变化,观察的对象也不断变化,这叫移步换景法。
2. 做到情景交融。要带有感情色彩描写景物,古人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景物要感人,就是景中有情。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经常使用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几种方法。
3. 安排好写景状物的顺序。写景状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以空间为顺序。描写固定景物时,一般按景物的空间方位,或由远及近,或从外到内,或自上而下进行描写;描写景物状态的变化过程,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写。有时也可以将两种顺序结合起来使用。
4. 运用恰当的表现方法。为了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也可以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状物文章常用象征手法,赋予一个客观事物以某种主主观意义和价值。有些状物的文章还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职务等当成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例文借鉴
崂山
最初是从崂山道士的故事中认识了崂山,以后又从图片、电视上了解了崂山,今年暑假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崂山。置身于崂山的怀抱,我不禁为崂山的美所倾倒。崂山的美在山、在水、在瀑。
提起山,人们自然会想到天下驰名的“五岳”,祖先传下这堂皇的称号确实令人敬慕。然而“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诗句也自古有之。的确,崂山虽不如泰山那样雄伟,华山那样险峻,恒山那样奇丽,衡山那样秀美,但它仍引得四方的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画,以示后人。
崂山不高,却有其独特的风采。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那些突兀的岩石已经变得浑圆了,使整座山失去了锋利的棱角,给人以稳健、雄浑又不失俊秀的美感,因为它有一种内在的坚毅,有一种不屈的风骨。层层挺拔的绿树是它忠实的伙伴,树下的花草为它婆姿起舞,山涧、小溪为它鼓乐齐鸣,年年岁岁伴其左右的还是海。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左边是山,右边就是海,人在山海之中,立刻感到心胸开阔,静气怡神。这里的海是平静的。海水是那样澄清,那样明净,颜色介于蔚蓝与碧绿之间,这大自然中最质朴的颜色给人带来无比的安宁。
站在高处,更感到天苍苍、海茫茫,天水相交处,一线碧蓝,一片迷茫。四面八方都是水,一望无际,令人忘记尘世的一切烦恼和忧伤,甚至忘记自我,而一味沉醉于这海的博大、宽广、深邃、和平、凝重之中。
海的宽广足以和山的雄健相媲美,而山中却又一景令海也望山兴叹,那就是瀑。
从山脚拾级而上,首先是看到山谷中奔腾的溪水。再向上走,水流渐渐地宽了,在一个低洼处还蓄成了一个小潭,前边一道白练隐约可见,隆隆的水声传入耳际,这便是“龙潭瀑”了。
潭如其名,“龙潭瀑”确实很壮观。瀑布高几十米,宽六七米。瀑布上窄下宽,像一把微微打开的玉扇倒悬在山石之上。虽称不上“飞流直下三千尺”,但也从半空中直泻而下,像是哪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向人间挥洒着玉液琼浆。捧一口喝下去,顿觉爬山时的倦意和满身的暑气全消,清凉直透心脾。真正的玉液琼浆还会比这崂山的水好多少呢?
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潭——龙潭。 潭水清澈透明, 潭底的每一块碎石都历历在目。清水倒映出了天、云、山、瀑,这是大自然在水面作出的一幅画,阳光又给这幅美妙绝伦的画镶上了金色的边框,使人不得不感叹息:谁能在水上作画呢?大自然真是不能企及的能工巧匠。
我就要走了,也许以后不会再来,但我还是要说声“再会”,愿我能再一次扑进这山、这海、这瀑、这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无私的赋予!
(选自《记叙文精选精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简评】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层次分明。开头点明“崂山的美在山、在水、在瀑”,后文即从山、水、瀑三个方面展开描写。文中对山、海、瀑的描绘生动形象,在写景的同时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山、水、瀑之间的过渡也很自然、妥帖,但三部分内容因缺乏照应而略显分散和单薄。
大显身手
一
选择日出、日落、星空、大海、丰收的果园等自然景物进行描写,200字左右即可,并配上一幅照片,在班里布置一个自然风光图文展。
二
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