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酒君:统治者为何喜欢实行文字狱

(2015-07-27 00:06:38)
标签:

杂谈

文/煮酒君
煮酒君:统治者为何喜欢实行文字狱 
    统治阶级的人爱玩文字游戏,以达到其专制统治的目的,树立个人权威,文字游戏的危害之大,可以摧毁整个民族气节,但处在统治阶层的人往往乐此不疲。
    
    前秦皇帝符生缺了一只眼,这虽不妨碍他带兵治国,但他心里很是不平,他身边的人若有言语中带有“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双”等字眼的,均被他处死。
    
    帝王也有自卑感,帝王的自卑感一旦爆发,会比一般人更加歇斯底里,因为他们的地位太高,因为他们手里有权力。
    
    明太祖朱元璋的心态也差不多。
    
    朱元璋也有很多忌讳,比如说贼字。贼是贬义的,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绝对慎用,尤其是一个王朝的统治初期,因为开国皇帝起兵时,往往被当时的政府军和反对势力称之为贼,所以心中更加敏感。不过即使小心地避开了贼,却没有避开贼的同音字,还是会招来灭顶之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家乡在江淮一带,其方言“则”与“贼”同音,他认为奏表中有“则”字就是对他的“大不敬”。 浙江文人林元亮和北平文人赵伯宁明明是歌功颂德,但因用到了则字,被朱元璋残忍杀死。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命苦的皇帝,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称帝后他对自己的过去耿耿于怀,因此对“光”和“秃”极为忌讳,杭州学者文章中写了“光天之下”实为赞美朱元璋,但因“光”字,被朱元璋处死。还有人写文章时用到“秃”字、“僧”字,也都罹难。
    
    理与法只在权力均衡时才存在,当皇权至高无上时,理法荡然无存,统治者为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任意玩弄文字,镇压文人。
    
    少数民族政权在这方面又发挥得比汉族政权“更好”。
    
    1149年,金朝先后发生了由雷电引起的火灾和龙卷风灾害,这在现在看来只是自然灾害,做好救灾工作就好。但在天授神权的年代,这样的事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地位,皇权是上天赋予的,那么天降灾难,自然是皇帝统治失败的缘故,这时皇帝需要下旨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就是“罪己诏”,然后再下令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等手段降负面影响力。当时的皇帝金熙宗深知其中厉害,于是下令翰林学士张钧为此事起草大赦诏书,以安定民心。张钧是个儒生,脑子不变通,认为既然是罪己诏那就该好好检讨帝王,于是在诏书中替皇帝向上天做深刻的检查,这其中有“顾兹寡昧”“眇余小子”等词,这其实是套话,意思是请上天原谅自己还太年轻了,不够成熟稳重。有个叫萧肄的宠臣对此事大做文章,他对金熙宗说张钧这是在骂你,寡,孤独无亲,昧,不晓人事,眇,瞎眼,小子,小孩,金熙宗闻言大怒,召来张钧,也不给他解释机会就令卫士杖打,张钧也是硬朗,打了几百下没有打死,金熙宗用剑把张钧的嘴豁开并剁成了肉酱。
    
    另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清朝,比起元有过之而无不及,干脆兴起文字狱,这下文字灾难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而是蔓延之整个国家。
    
    清顺治帝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第二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 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这件事是清朝文字狱的开端,此后有了“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的规定。从此清朝有了言论检察官。有了顺治这一不好的开头,之后的康熙、雍正、乾隆大兴文字狱,残酷控制思想。
    
    清顺治年间全国未统一,各方反对势力不断,出于统治需要,开始玩弄文字,顺治一朝的文字狱规模不大,次数也不多,到了康熙年间,全国统一,反对势力基本扫除,没有继续文字狱的必要,但康熙考虑到女真族人少,文化背景薄弱,于是他一边吸收汉文化,一边为防止女真族完全汉化,同时也为统治思量,在“根源”上扫除反清势力,而大兴文字狱,他的儿孙在他的基础上更大规模镇压文人(主要是汉人)。
    
    统治者或是出于自身原因,或是出于统治需要,利用手中权力,玩弄文字,但并非每朝每代都有文字灾难,汉唐盛世基本上没有大的文字狱,宋代苏轼虽因 “乌台诗案”而获罪,但不过是贬官三级 ,下放黄州流放琼崖而已,直到明代衰弱的万历皇帝,才创造了“中国第一思想犯”,逼迫“不以孔孟之是非为是非”的李卓吾自刎。可见,文字游戏,控制言论、出版自由和严刑峻法一样,唯有国家衰败时才会兴起,且搭配使用,以达到镇压人民,控制思想的目的。(文/煮酒君)

2014.10.04

(版权@煮酒君谈史  所有,如需转载到其它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leehangsung@163.com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